8月22日,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1月份至7月份,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6133家,同比增长14.1%;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673.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4%。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前7个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实现两位数增长,显示出外资对中国市场投资意愿依旧强烈,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吸引力持续释放。
在付一夫看来,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快速增长缘于多方面因素。首先,得益于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接连出台,不断释放积极信号;其次,我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效率不断提升,给外资企业更多信心;最后,我国处于产业升级关键期,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发展前景广阔,为外资提供了新的投资机遇。
付一夫认为,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对后续吸引和利用外资意义重大,向外界传递了积极信号。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还能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投资,促进产业集聚,形成良性循环,助力我国更好地优化外资结构,提升利用外资质量。
具体从行业看,1月份至7月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210.4亿元人民币,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3362.5亿元人民币。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373.6亿元人民币,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化学药品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46.8%、42.2%、37.4%、25.5%。
从来源地看,东盟地区实际对华投资增长1.1%,瑞士、日本、英国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63.9%、53.7%、19.5%(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
“高技术产业引资成果亮眼,尤其是电子商务服务业、航空航天器等领域增长迅猛,反映出我国产业升级趋势对外资的吸引力;同时,我国外资来源地更趋多元化,国际合作空间进一步拓展。”付一夫说。
谈及如何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宋思源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是继续完善外资政策体系,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并加大政策落实力度,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能够真正惠及外资企业;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营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同时,拓宽外资企业融资渠道,促进人员往来和贸易便利化;三是继续打造好“投资中国”品牌,可针对不同投资来源地制定差异化引资策略,加大项目撮合对接力度,提高投资促进水平,建立外资企业再投资项目库,推动重大和重点外资项目落地;四是发挥好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的示范引领作用,扩大制度型开放,赋予开放平台更多先行先试政策,吸引更多外资集聚。
展望未来,付一夫认为,从中长期看,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具备超大规模市场、完备产业体系以及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等优势,将持续吸引外资。随着更多开放政策落地,服务业、高技术产业等领域将迎来更多外资流入;同时,外资来源地多元化趋势将继续加强,这将推动吸收外资规模增长与结构优化,实现量质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