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8月22日讯(记者吴雨其)管理一家公司,和管理一只基金,看起来都是“管理”的工作,实际上的分野却非常清晰。一边是宏观的战略布局、资源统筹,一边是微观的择时选股、账户操作,两条路径需要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能力。而当这两者由同一个人承担时,冲突往往不在话下。
8月22日,湘财基金公告称,公司总经理程涛因“工作安排需要”,卸任他所管理的四只基金产品,这意味着他将正式结束“总经理+基金经理”的双线身份,回归到专职高管角色中。

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此次卸任的主要原因在于产品管理与总经理职责之间存在职能冲突,未来他将更专注于团队建设与投研体系的整体打造。”
这则看似普通的人事变动背后,揭示出的是一个在业内已反复出现的管理困境——当总经理既想掌控公司战略全局,又想在投资一线“亲自上阵”,终究难免面临时间精力与职责角色的错位。
程涛并不是个例。今年以来,包括东方阿尔法基金、汇泉基金等在内的多家公司接连上演“高管”与“基金经理”二选一的现实抉择。在当下市场日益专业化、分工更细的趋势下,“身兼数职”不再被看作是能力的象征,反而可能成为效率与专业性的掣肘。
卸任四只产品,结束“重返投研”的三年尝试
程涛此次卸任的四只基金分别为湘财研究精选一年持有、湘财长顺、湘财长源和湘财鑫享。公告显示,他自8月20日起正式退出这四只产品的基金经理岗位,卸任后已无在管产品。
这也标志着他从2022年初“重出江湖”、回归投研一线的尝试暂告一段落。
公开资料显示,程涛具有深厚的投研背景,历任泰信基金、农银汇理、东吴基金等机构的投资高管。2019年6月,他出任湘财基金总经理,转型走上管理岗位。2022年,他再次披挂上阵,开始亲自管理基金产品。
回溯当时的市场环境,2022年初上证指数仍维持在3300点上下,而如今已站上3800点。在这一轮市场起伏中,程涛主理的产品表现出现明显分化。据Wind数据显示,他管理时间最长的湘财长源和湘财长顺,任期自2022年1月28日至今,回报分别为-7.57%、-14.25%;而他在2022年12月14日开始管理的的湘财研究精选一年持有回报为5.53%;唯一一只债基湘财鑫享则录得4.51%的收益。
从时间跨度来看,这三年的再度上阵并非“打一枪就走”,而是一次扎实的回归。但最终的卸任,说明这段尝试也到了需要“做个了结”的时候。
截至目前,湘财基金的整体规模仍处于中小型梯队,产品线相对精简。Wind数据显示,湘财基金在管规模为61.28亿元,基金数量仅有19只。一位基金市场人士表示,在当前竞争激烈、头部效应显著的市场格局中,或许公司更需要一个聚焦战略规划、资源协调与制度建设的“舵手”,而非亲自挂帅操盘的“将军”。
“双重身份”背后的现实矛盾
在基金行业,既懂投研、又管公司的人才并不少见,尤其是不少公募出身的高管,都是从研究员、基金经理一步步升上来的。在公司的发展初期或转型期,他们的专业背景往往是一个重要的支点——既能维系市场信任,也能树立内部投资风格。
程涛正是典型代表。业内人士评价称,他所代表的是一种“从一线投研走上管理岗位,再回到前线”的循环路径,这类高管凭借长期实战经验,在市场中拥有不小号召力,也能对投研团队起到带动作用。但问题在于,企业管理与产品管理终究是两种逻辑系统。
为何会出现“总经理+基金经理”的模式?一位华东区域的投资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这类公司多数为个人系公募,创始人本身是投资高手,公司初期投研团队可能有限,总经理直接管理产品,既能发挥其核心投研能力,也有助于凭借其市场号召力吸引投资者和渠道。
另一方面,总经理兼任基金经理,被认为可以更好地保持对市场的敏感度,确保基金的投资策略与公司的整体战略高度一致,并能调动更多的投研和营销资源为产品赋能。有时,这也可能是应对基金业绩不佳或投研团队问题的临时性措施。
作为公司总经理,需要统筹战略规划、资源协调、合规风控等一系列事务,难免要被琐碎事物分散精力。而基金管理则要求对市场保持高频率的观察与快速响应,容不得半点疏漏。在压力之下,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老将,也可能出现顾此失彼。
更现实的是,一旦基金业绩未达预期,舆论压力不仅集中在基金经理本人,也会波及其总经理身份,对公司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而基金经理职责和总经理职责出现冲突,比如投资思路与公司资源配置不匹配,也容易影响内部稳定性。
资料显示,汇泉基金前总经理梁永强、东方阿尔法基金刘明等人,要么卸任了基金经理职务、要么卸任了总经理一职,两者之间均要“二选一”。
目前仍在一线投资岗位的总经理已屈指可数,包括睿远基金饶刚、国海富兰克林徐荔蓉、博远基金钟鸣远、鹏扬基金杨爱斌、朱雀基金梁跃军、合煦智远基金李骥等人。
据Wind数据,杨爱斌在管基金多达10只,管理规模在70亿元左右,多为债券型基金。钟鸣远也管理债券型基金,规模为68.22亿元;梁跃军管理产品达5只,规模接近80亿元;饶刚虽仅管理一只产品,但规模超过50亿元。李骥旗下唯一一只基金规模仅为0.15亿元,徐荔蓉则管理着5只产品,规模为26.66亿元。
对于湘财基金而言,程涛的卸任不仅是角色上的变化,更是公司专业化发展路径上的一个转折点。未来他将如何带领团队、在投研体系中发挥“导师型”作用,或许比继续亲自操盘更具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