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调查显示,大部分日资企业对华长期投资意愿及对中国市场的战略定位仍保持积极态势。
8月22日,中国日本商会在北京发布最新一期《会员企业景气·营商环境认知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尽管部分受访日企表示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有所下滑,超过半数受访企业仍表示将“增加或维持”在华投资,将中国列为“最重要”或“前三重要”市场的企业占比达54%,较上一次调查上升1个百分点。
中国日本商会会长、松下控股集团全球副总裁本间哲朗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近期我与日本多个经济团体负责人进行了密集会谈,他们普遍显示出对中国创新实力的关注。”
他还表示:“夏季之后,日本已有多个经济团体计划开团赴华考察,他们希望实地探访中国创新一线现场,把握潜在合作机遇。”
关注中国创新力
调查结果显示,计划在今年“大幅增加”或“增加”投资的企业占比16%,另有40%的企业表示将维持与去年相当的投资规模。从行业分布来看,投资意愿较为积极的企业集中在家庭服务类行业(38%计划增加投资)、非耐用品行业(37%)以及钢铁、有色金属与金属制品领域(26%)。
从企业提供的具体反馈来看,不少选择“增加投资”的受访企业特别提到将“对初创企业进行投资”“加大研发投入”或“布局人工智能、自动化、效率提升、人力节省及太阳能发电等相关领域”。
本间哲朗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部分企业明确表达了继续投资并在创投领域发力的意向,这正反映出日本经济界对中国创新活力的密切关注。
他还表示:“日本社会正在关注中国的这些变化,这与在华日媒的报道有很大关系。例如,此前北京举办的机器人大会及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大赛等都得到了日本媒体的积极报道,使日本社会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的发展动态。”
中国日本商会副会长宫下正己也补充说:“今年日本三大经济团体访华期间参观了小米电动汽车工厂,这次访问给代表团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营商环境评价方面,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的企业合计占比63%,与上一次调查持平。企业反馈中提到,随着免签政策的恢复,出差人员数量显著增加;所需零部件与材料已可实现在中国国内采购,无须依赖进口;同时,优质的日语与IT人才资源丰富,物流与交通等基础设施也已相当完备。
根据中国外交部消息,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自2024年11月30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对日本等九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此外,中方决定同步优化入境政策,将交流访问纳入免签事由,将免签停留期限自现行15日延长至30日。
差异化的发展态势
尽管整体投资意愿积极,调查也显示,相较于2024年下半年,今年上半年在华日企的经营状况出现一定程度下滑。60%的企业反映面临“销售价格下降”的主要压力。营收实现增长的企业占比28%,较上次调查减少6个百分点。
本间哲朗解释称,不同行业与地区呈现出差异化的发展态势,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达日本的5倍,无论行业演进还是区域发展均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应用这一视角理解调查结果尤为关键。
他结合企业实例谈到:“以我所在的松下为例,从去年年底至今年第一季度,我们整体实现了销售额与利润的增长。当前市场成长与非成长领域分化明显,识别高增长板块并聚焦其发展至关重要。”
本间哲朗说,企业当前主要困境源于激烈的价格战内卷,但企业也必须随机应变地应对当前态势。他分享了松下的应对策略:“与价格战正面冲突不是理性的方式,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错位竞争,例如通过提升产品附加价值、突出设计差异化等方式增强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亦可利用部分零部件与耗材价格走低的趋势,降低制造成本,进一步提升市场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