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22 10:57:40 股吧网页版
新消费派|演唱会的“钞能力”:从场内沸腾到场外狂欢
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8月22日电(杨子华) 伴随着音乐节拍,台下观众奋力地挥舞着荧光棒,歌声、尖叫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响彻城市夜空。场馆外,小票根串起餐饮住宿大小商户,消费热力全开。今年以来,演唱会在多地开唱,“行走的GDP”引爆商旅文体消费市场。不过,业内人士指出,演唱会的“钞能力”不是万能的,更具内涵与理性的文化消费产品,或能更好地“犒劳”年轻消费群体。

  20万“爆米花”引爆沪上消费

  8月20日至24日,时代少年团“加冠礼”演唱会上海站在上海体育场连演四场。作为演唱会热门举办地,上海不乏大型赛事及演出的举办经验,尽管如此,这一次热度仍异乎寻常。

  在大麦平台上,演唱会门票开票即售罄,单场演出超100万人打出“想看”。携程、去哪儿旅行、同程旅行三大在线住宿预订平台均显示,上海近期酒店预订量暴涨。新华财经走访发现,演唱会举办地附近多家酒店的双床房、家庭房都已订满,汉庭一酒店大床房一晚定价已从平日的300元涨到800元,附近另一家亚朵酒店涨到千元以上。

  因大部分观演者为未成年人,演唱会周边首设父母等候区,举办地上海体育场周边部分区域、道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措施,周边商场和地铁线路运营时间延至夜间24时,轨道交通及交通广播电台,循环播放观演注意事项及禁带物品等提示信息。

  随着首场演出开场时间临近,“爆米花”(粉丝名)从四方蜂拥而至,在20日晚间达到人流顶峰。临近上海体育场的飞洲国际广场20日单日客流猛增至近7.6万人,创历史新高;销售额同比增长75%,环比增长71%。

  飞洲国际广场市场部人员告诉新华财经,从2023年开始,上海体育场承接的体育赛事和大型文娱演出频率日渐提高,该商场每月至少有3-4天迎来活动带来的暴涨人流,接待和应急管理措施几乎成为常态化。为配合演唱会,商场营业时间延长至晚24时,为家长提供尽可能宽阔和舒适的休息和购物空间以等待演出散场,与孩子汇合。演唱会期间,商场加派了安保人员,在优化消费体验上,30余家餐饮店推出促销折扣,百家零售商户推出购物享免费快递服务,买好的商品可以直接寄回家,免去携带不便。

  说走就走,跨城追爱

  近年来,演出市场供需两旺。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48.84万场,同比增长10.85%;票房收入约579.54亿元,同比增长15.37%。其中,大型演唱会票房突破260亿,同比增长78.1%,观众人数超过2900万人次,同比增长45.0%。

  长三角地区是大型演唱会的核心消费区。分城市看,上海演唱会票房持续领跑全国,突破十亿元。据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去年上海共举办演唱会、音乐节等大型营业性演出281场。另据不完全统计,今年8-9月,在沪举办和官宣即将举办的演唱会超20场。百万级人次的观众中,65%来自上海以外地区。

  如今,演唱会的举办成为拉动周边餐饮、交通、零售、住宿等综合消费的引爆点。第三方机构调研分析发现,70%以上的跨城观众在演出地停留2天及以上,在餐饮上有消费支出的观众占98.4%,此外68.1%的跨城观众产生交通消费、购物消费支出。

  多位专程陪孩子来追星的家长告诉新华财经,陪孩子“圆梦”演唱会花费不菲。一位来自辽宁的家长称,全家陪孩子看演唱会,机票约6000元,酒店2000元,门票2000元,其他消费2000元,一趟下来至少过万。另一位粉丝的爸妈称,孩子去演唱会只有0次和无数次,即使没买到演出票,孩子也要追到举办城市去“打卡”。

  演唱会的“钞能力”还延伸至资本市场。演出赛事购票平台大麦网成为所属公司大麦娱乐收入核心增长动力,占比在近三年从7.8%跃升至30.7%。大麦娱乐年初至今股价表现强劲,累计涨幅达140%,2025财年营收增至67亿元,较两年前几乎翻倍。另一家提供票务服务的猫眼娱乐2024年线下演出的总收入也创历史新高。其中,猫眼娱乐提供票务服务的演唱会的商品交易总额(GMV)同比增长约90%。近期该公司发布盈利预告称,2025年上半年收入较上年同期预计增长10.6%以上。

  “上头”又“剁手”,更盼“精神共鸣”

  “去演唱会一时爽,一直去一直爽”。社交媒体上,为了“美美哒”去看演唱会,粉丝专属的妆造、编发教程贴比比皆是,浏览量过万;应援扇、明星专辑小卡成了粉丝圈的“硬通货”,神似爱豆的布偶、毛绒挂件人手一个……层出不穷的衍生品和服务让看一场演唱会越来越有仪式感,也让粉丝直呼“去爽了,但钱包痛了”。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30岁以下观众是参与演唱会的主力,占比接近60%。另据主办方统计,本次时代少年团的4场演唱会观众中,25岁以下观众占比超过80%,换句话说,大部分都是“00后”。

  为何年轻消费者对打卡演唱会如此热衷?复旦发展研究院今年5月发布的《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24)》提出了“情价比消费”的概念,即消费行为不仅考虑商品本身的性价比,还重视其所能带来的情绪价值,即花钱“买快乐”“买认同”。正如一名00后粉丝介绍,看过几场演唱会、买过一定数量的周边,才有资格被视为真正的“粉圈”成员。不过,当她过段时间发觉“没那么喜欢”后,会选择在二手平台上出售“回血”。

  有业内人士认为,年轻人热衷于在潮玩手办、偶像应援这些看起来非刚需消费上花钱,也反映出当前高质量文化消费供给不足、演出模式单一的问题。“我不仅喜欢看演唱会,也喜欢看艺术展、音乐剧甚至电影电视剧。相比而言,演唱会既解压又很沉浸,还能结伴,体验无可取代。”一位今年已参加过3次演唱会的观众说道。

  一边是优质文化消费产品“凤毛麟角”,一边是文娱需求的持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我国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3189元,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达11.3%,为近五年最高;今年上半年,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延续增长态势,同比增长11.8%,达到1499元,增势大幅领先“衣食住用”等支出。

  从物质积累到精神满足,从重视功能到追寻意义,从拥有物品到体验生活,演唱会热的背后不仅仅是短暂“上头”的情绪消费,更折射“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的底层逻辑。如何用更丰富的文化娱乐消费产品更好满足大众需求,等待更多市场主体挖潜。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