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博览会是广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中外经贸综合性展会,自1993年创办以来,经过不断提质升级,已成为广州改革开放、推动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窗口。第33届广博会定于8月22日至24日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广交会展馆)A、B区举办,以“双向赋能促循环,新质发明创未来”为主题,开启赋能广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砥砺三十余载迈向市场化改革新阶段
广博会砥砺30余年,书写了一部不断迭代升级的发展史。
1.0阶段(1993—2002年):立足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流花展馆,以“广纳百川、博览天下”为理念,展示广州城市建设、营商环境和与国内合作城市的经贸往来情况,奠定综合性展会基础。
2.0阶段(2003—2013年):迁址新建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创新“综合展+专业展”模式,探索“以博带专、以专促博”路径,开启专业展孵化之路。
3.0阶段(2014—2023年):专业展成果斐然,广州游乐设备展、广州国际渔业博览会等跻身世界一流、亚洲领先;中国(广州)国际养老健康产业博览会(简称“广州老博会”)至今连续举办9届,是获得国际展览联盟(UFI)认证的养老专业展。
市场化改革阶段(2024年起):自2024年起,广博会进入市场化改革阶段,展会聚焦城市发展战略,重点孵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展,放大“广州博览会+”效应。2025年实现市财政“零投入”,广博会由市场主导资源配置,加速从政府主导型展会向市场化转型。
本届广博会五大亮点勾勒发展新图景
展区扩容提质,覆盖多元领域。本届广博会规划设置新质生产力、“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银发经济和医疗与健康、品质生活4个主题展区,涵盖创新发明、城市更新、汽车后市场、消费帮扶、包装、养老健康、医疗、礼品家居、文创IP、工艺美术等专业展,展览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规模同比增长超50%。
市场化改革纵深推进,展会价值全面提升。首次与第十一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技术大赛同期举办,吸引全球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300多位嘉宾参与,展出2000多项中外发明成果。引入工艺美术暨地理标志精品展,设立广州消费帮扶专展,进一步拓展展会国际性、文化性与社会性;联动商协会及企业观展采购,精准提升供需匹配度;创新“企业共建”模式,以市场化机制激发展会新活力。
激活内需、区域协同,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为进一步做强国内大循环,多维度促进区域协同与消费升级,本届广博会专设国内城市展,集中推介各地名优特产、文旅资源及营商环境,推动跨区域产业互联;“百千万工程”暨乡村振兴展区吸引超1000家广州对口协作地区及国内合作城市、企业参展;2025消费帮扶专展联动全国重点地区及广州市相关电商平台,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助力特色产品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市场;FPackAsia2025包装展搭建大食饮产业“一站式”商贸平台。
系列科技成果亮相,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对接广东省“1310”部署与广州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集中呈现前沿技术与创新产品。聚焦新质生产力场景应用,特设广州新质生产力展区,展示智能制造前沿技术与创新产品;首次设立机器人表演专区,130多款机器人上演智趣盛宴;情绪情感引擎机器人、外骨骼智能穿戴等智慧养老产品首次亮相广州老博会;广州医博会专区集中展示基因编辑、细胞治疗、3D打印等生物制药前沿技术。
搭建“双向赋能”平台,共绘高质量发展新图景。广博会致力于构建“双向赋能”的合作生态,通过展示展销、新品推介等形式匹配各方需求。首次由广州市协作办公室、中国发明协会、京东工业共同发起,联动广州与对口协作地区、国内合作城市的市(县、区)产业园及科创示范企业,共同签署“百园千企”强化国内大循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经济协作战略框架协议,通过技术共享、产能协同、市场互通,进一步深化区域协同。同期举办新质生产力新企新品推介会等活动,为深化合作提供高质量平台。
30余年来,广博会始终与城市发展同频。作为激活创新动能的重要平台,第33届广博会将为广州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新活力,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搭起桥梁,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数据来源:广州市协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