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冀川
今年以来,数字消费已经从技术渗透的量变跃迁至场景重构的质变。不久前落幕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用“人潮涌动”形容现场恰如其分。主办方披露的数据显示,本届世界机器人大会的现场参会人数达27.1万人次,线上观看会展直播的观众高达5200万人次,较上届增长62%。首届E-Town机器人消费节还打造了机器人大世界、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等场景,其间售出机器人及相关产品1.9万台,销售额超2亿元。
数字消费的繁荣是技术革新、产业升级与消费需求升级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机器人产业通过提升供给效率、拓展服务边界,直接降低消费成本并创造新需求,成为数字消费繁荣的重要支撑。而人工智能(AI)则扮演体验消费需求升级的引擎角色,依托算法优化实现千人千面的精准触达,通过场景创新打造虚实交融的沉浸式交互,推动数字消费向高附加值、强体验感方向深度演进。
数字消费实现“场景沉浸”
在家庭服务场景中,机器人正突破非结构化家庭环境的桎梏,可完成叠衣、分拣、搬运等复杂任务,通过具身大模型精准理解用户意图,实现“无感化主动服务”。在工业领域,双足人形机器人已逐步渗透至汽车制造场景,承担分拣配料、上下料等任务。
日前举办的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则成为检验人形机器人全域能力的试金石,借助赛事挑战,推动人形机器人在运动、协作、智能与场景化应用等关键技术的发展,通过精彩赛事、科普活动和教育项目,增强公众对人形机器人的兴趣、理解和接受度。
《证券日报》记者参加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最直观的洞察是,机器人行业正在从技术探索转向规模化应用,带动数字消费实现“场景沉浸”。
在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搭载加速进化机器人技术的两支中国参赛队伍分别在5V5、3V3足球赛中夺冠。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赵维晨对《证券日报》记者说:“比赛充分展现了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与导航能力,这些技术正在落地到实际应用场景,如物品搬运、办公楼巡检等。此外,在家庭场景中,机器人除具备主动交互能力外,还需具备跟随孩童、老人移动的陪伴功能。随着具身智能技术持续精进,机器人认知能力将更趋完善,加之灵巧手结构日益成熟,其应用范围已经拓展至制造、零售、家务、餐饮等领域。”
在北京亦庄的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内,多款在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亮相的机器人产品成为展厅里的热门展品。该店负责人孟炎培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作为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自8月8日开业以来,这里已成为机器人产业的聚合枢纽,目前已有200余家合作品牌,50余家展示品牌,覆盖工业、服务、医疗、教育等核心场景,提供从销售、售后、维修到零配件供应的“全链条”服务。
孟炎培说:“许多机器人企业以技术创新为驱动,致力于将前沿技术转化为实用产品,但消费者真实需求与产品功能之间仍存在差距。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一方面将消费者实际需求精准反馈给企业,另一方面向用户介绍企业技术优势与应用场景。随着数字消费浪潮涌动,门店日均接待量大幅增长,我们配备了专业讲解团队与技术顾问,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服务。”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这家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已超越传统销售门店的定位,更像是一座未来生活解决方案展馆。通过场景化展厅设计,顾客可直观了解机器人产品的应用领域、实际效能与服务能力,这种沉浸式体验正重新定义消费场景。
数字消费变革不仅催生新的消费热潮,更推动传统门店转型升级。在一些眼镜店内,AI眼镜、AR眼镜等产品均被摆放在显眼位置,这些产品或主打高清摄影与通话功能,或专注于影视娱乐体验,总有一款能打动消费者,店员不仅要提供专业配镜服务,还要能熟练地现场演示设备操作并讲解功能特性。
作为新兴产品,AI眼镜在今年的数字消费市场反响强烈。根据电商平台京东公布的数据,在“618”活动期间,AI智能眼镜成交量同比增长7倍,AR眼镜用户数同比增长70%。
资本“活水”浇灌数字消费
我国数字消费正以场景持续拓展、模式加速迭代的态势重塑经济版图,其背后是数字基建、产业升级与资本市场的多重共振。如5G、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筑牢了数字产业根基。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日前透露,截至2025年6月底,5G基站总数与2020年相比增长了5倍达到455万个,千兆宽带用户增长了34倍达2.26亿户,算力总规模位于全球第二,有力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刘烈宏说:“产业带动方面,数字基础设施投资形成庞大市场需求,带动集成电路、通信网络设备、计算机、服务器和终端产品等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培育了先进的、完整的产业体系。激发消费方面,数字基础设施的超前部署和迭代升级,带动网络购物、在线教育、远程医疗、5G+工业互联网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5G商用五年来,5G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5.6万亿元,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14万亿元,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数字基础设施的产业链传导效应中,“东数西算”工程堪称典范,其通过构建“西部算力洼地”与“东部需求高地”的协同生态,既引导社会资本涌入西部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更以普惠化、低成本、高可靠的算力供给,铸就数字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基座。
数字消费企业具有轻资产、高研发、长周期的特点,传统信贷模式难以满足其融资需求,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支持,数字科技企业可获得全生命周期资金支持。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投资顾问张翠霞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资本市场通过股价信号、市盈率等指标,为数字消费细分领域标注“价值坐标”,加速资源向优质赛道流动。2025年,A股数字消费板块中,“AI+消费”企业的平均市盈率较传统零售企业更高,市场的关注和资金的涌入也吸引了社会资本投资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产业,加速了资源向高潜力赛道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