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8月21日电 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就医用药需求,我国在创新药械的支付机制上开展多项探索。20日在沪举办的“商业健康保险与创新药械多元支付论坛”上,与会嘉宾聚焦商业健康保险和创新药械多元支付议题,共同探讨创新药械多元支付。
今年以来,国家为推动创新药的发展,尤其是解决其可及性问题,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和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提高创新药多元支付能力,力图打通高值创新药的“最后一公里”。北京中健联健康服务促进中心副会长濮亮表示,构建支撑创新药械发展的多元支付生态,是“健康中国”至关重要的一环。破解创新药支付这一难题,需要凝聚各方智慧,构建完善我国多层次、多方协同、优势互补的多元支付新格局。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张璐莹表示,在基本医疗保险难以全面覆盖创新药物的背景下,商保支付是促进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创新药目录的推出,是商保深入参与创新药战略性购买的开端,将促进保险行业和医药产业走向融合发展、相互支撑。
近期,国家密集出台政策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落地,为创新药发展注入新动能。宸汐健康首席医药官王正珏建议,应通过政府部门、保险公司、制药企业与生态伙伴的四方协同,在多层次保障体系下构建“健康险-药企价值共生体”,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从传统的“经济补偿者”转型升级为集“健康管理、支付创新与生态整合”三位一体的价值体系。
展望未来蓝图,王正珏提出,应重新构建创新药全生命周期支付体系。该体系通过准入、支付、患者管理及研究四大解决方案,最终形成从药品研发、上市到支付的全链条支持,系统性提升创新药的可及性与保险服务的可持续性。
在圆桌论坛上,太平洋健康险副总经理郭超,平安健康险总精算师丁雯,阿斯利康(中国)创新支付负责人谈柯宏,远大医药创新准入负责人程浩等嘉宾围绕“商业健康险中创新药支付的风险测算机制的探讨”展开交流分享。
与会嘉宾指出,与特药相关的保险产品通常会用保司数据、医保数据、药企数据和海外研究数据作为定价基础,再对产品定价进行动态调整,以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实现保障的可持续性。保险公司会先行先试,不断迭代产品,并与药企探索真实的疗效价值,共同推动创新药的可及性与可负担性。在险企和药企的合作过程中,双方也需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与价格保密机制,明确数据使用边界,为可持续合作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