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在创新药械的支付机制上开展多项探索,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就医用药需求。今年以来,国家为推动创新药的发展,尤其是解决其可及性问题,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和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提高创新药多元支付能力,力图打通高值创新药的“最后一公里”。8月20日,由北京中健联健康服务促进中心与北京中西医慢病防治促进会联合主办,宸汐健康承办的“商业健康保险与创新药械多元支付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聚焦商业健康保险和创新药械多元支付议题,邀请政策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和多家头部药企、保险公司、TPA公司的重磅嘉宾参会,共同探讨如何在探索创新药械多元支付的同时,兼顾保险公司的风险控制与成本管理,并为商业健康保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思路和建议。
北京中健联健康服务促进中心副会长濮亮在致辞中表示,破解创新药支付这一难题,需要凝聚各方智慧,构建完善我国多层次、多方协同、优势互补的多元支付新格局。
在主题演讲环节,武汉大学董辅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健指出,国际上的管理准入协议(MEAs)模式——如英国NHS药品返利计划、美国PBM药品福利管理模式、加拿大pCPA联合谈判机制等,为我国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可借鉴的模式。在中国,也涌现出疗效保险计划、金融分期、慈善赠药、医保后长程计划等创新模式。针对中国实践,他建议推动医保、商保、药企及医疗机构间的深度合作,探索“价格支付上限”和“数量支付上限”两种风险共担路径,提升创新药的支付能力和可持续性。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张璐莹表示,中国目前已跃居全球第二大药品支出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创新药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她指出,在基本医疗保险难以全面覆盖所有创新药物的背景下,商保支付是促进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创新药目录的推出,标志着商保深入参与创新药战略性购买的开端,将促进保险行业和医药产业走向融合发展、相互支撑。
健睿康诺咨询业务负责人黄东临表示,我国建成了覆盖14亿人的全民医保体系,但基本医保体系保障有限,难以负担高价创新药。破解之道在于构建“多方风险共担、数据互联互通、支付工具创新”的可持续生态圈,其中商保是撬动生态的关键支点,而政府需在政策设计、数据开放与跨部门协作中发挥核心作用。
国家近期密集出台政策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落地,为创新药发展注入新动能。宸汐健康首席医药官王正珏建议,应通过政府部门、保险公司、制药企业与生态伙伴的四方协同,在多层次保障体系下构建“健康险-药企价值共生体”,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从传统的“经济补偿者”转型升级为集“健康管理、支付创新与生态整合”三位一体的价值体系。
首场圆桌论坛聚焦“推进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落地实施的关键路径与实践探索”。泰康在线副总裁兼健康险事业部总经理丁峻峰、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人用药品事业部创新准入负责人朱娅莉、复星凯瑞(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准入与公共事务副总裁汪祥宁、赛诺菲(中国)罕见病患者生态体系负责人陶然等嘉宾围绕商保创新药品目录实施、实践路径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讨论。
第二场圆桌论坛,太平洋健康险副总经理郭超,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总精算师丁雯,阿斯利康(中国)创新支付负责人谈柯宏,远大医药创新准入负责人程浩等嘉宾围绕“商业健康险中创新药支付的风险测算机制的探讨”展开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