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论坛与埃森哲咨询公司日前联合发布《量子技术:金融服务领导者的关键战略与机遇》报告,系统阐述了量子技术为银行业带来的全新发展机遇。
世界经济论坛官网特别报道指出,从发现金融欺诈、加密数据到预测风险,量子技术正在为金融业构筑坚实的安全屏障。金融机构若想充分把握量子技术发展红利,就必须突破实验和试点阶段的局限,迈向更深入的实践应用。
增强风险预测能力
2008年的那场国际金融危机警示人们:能否准确预测金融风险,直接关系到全球经济的稳定。
然而,传统方法在识别金融体系中的脆弱环节时,往往力不从心。而量子计算的出现,正在为风险建模、欺诈监测和投资组合优化等领域带来深刻变革。
以土耳其Yapi Kredi银行为例,该行开发了一套创新的金融风险评估方法。他们构建了一个模型,用于识别中小企业网络中的潜在风险点,从而避免因企业间的连锁反应而引发系统性危机。对于传统计算机来说,这样的复杂计算耗时费力,但借助加拿大D-Wave公司的量子计算技术,该银行能模拟数千种可能情景,精准锁定高风险企业,最终优化决策流程。
Yapi Kredi银行技术、数据与流程管理执行副总裁格克汗·奥兹丁科表示,风险管理是银行业的核心命脉。借助量子计算,过去需要数年才能完成的分析,如今仅需7秒即可搞定。他们的目标不仅是打造更强大的金融基础设施,更要引领客户迈向未来,树立行业新标杆。
助力打击欺诈行为
量子技术也有助于更快更精准地发现和打击金融欺诈行为。
仅2024年一年,英国银行业就因金融欺诈蒙受了高达16亿美元的巨额损失。面对这一严峻形势,英国政府于2025年4月宣布了一项重大投资计划,将斥资1.62亿美元发展量子技术,通过建立研究中心和开展试点项目,全力打击金融犯罪、欺诈和洗钱活动。
传统机器学习算法虽然已被广泛应用于欺诈模式识别,但量子技术犹如为这场“猫鼠游戏”装上了涡轮引擎,能大幅提升金融欺诈行为的检测速度和精准度。
在这场技术革新中,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堪称“探路先锋”。其创新性地采用基于变分量子电路的分类器,对数以十万计的交易数据进行了高效分析。令人振奋的是,借助量子计算工具,该公司的量子模型不仅全面超越了传统检测方法,更实现了“少而精”的突破——用更少的数据,获得了更高的准确率和效率。
保护敏感金融数据
量子安全技术正为金融安全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通过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随机数生成技术,理论上可实现“绝对安全”的加密通信。
行业报告显示,一种名为“后量子密码学”的算法,就像是为金融数据穿上了“防弹衣”,能有效抵御量子计算机的潜在攻击。“后量子密码学”是能够在现有计算机上实现并抵抗未来量子计算机攻击的数学密码系统。这种前沿技术已获得国际权威认证,其标准框架严格遵循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和欧盟网络安全局制定的监管要求。
在实践前沿,汇丰银行率先将量子安全技术应用于黄金代币交易。通过“后量子密码学”加密的虚拟专用网络和量子随机数生成技术,既确保了区块链数据的安全流通,又提升了代币化资产市场的交易效率。这种创新不仅满足了网络安全标准,确保了数据安全以及区块链互操作性,还提高了代币化资产市场的运行效率。
西班牙萨瓦德尔银行近期也启动了为期4个月的“后量子密码学”应用研究。该项目聚焦“加密敏捷性”,即系统能像“变色龙”般根据威胁态势快速切换加密算法。这项探索为银行绘制了清晰的量子安全升级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