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研报称,AI大模型能力进步正在推动影视行业的生产流程以及产品内容的变革。海外影视行业在经历了最初“AI替代人类”的争议后,以Netflix为代表的影视龙头积极拥抱AI,也涌现了包括Runway在内的工业级AI影视内容生产工具。国内龙头公司积极拥抱AI融入生产流程,同时结合自身内容生态推出AI驱动微短剧产品和新功能。相关公司也在通过自研或合作的方式搭建相关能力,在生产端提升效率,在产品端输出AIGC微短剧以及AI漫短等新产品。看好行业内相关公司因AI应用带来的业绩增量和成本节约。
全文如下
传媒|AI赋能生产端效率提升,微短剧及漫短先行
AI大模型能力进步正在推动影视行业的生产流程以及产品内容的变革。海外影视行业在经历了最初“AI替代人类”的争议后,以Netflix为代表的影视龙头积极拥抱AI,也涌现了包括Runway在内的工业级AI影视内容生产工具。国内龙头公司积极拥抱AI融入生产流程,同时结合自身内容生态推出AI驱动微短剧产品和新功能。相关公司也在通过自研或合作的方式搭建相关能力,在生产端提升效率,在产品端输出AIGC微短剧以及AI漫短等新产品。我们看好行业内相关公司因AI应用带来的业绩增量和成本节约。
▍海外影视行业AI应用具备基础,大语言模型初期引发行业争议,但后续应用范围逐步推广。
复盘海外影视行业对于AI的应用,我们认为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机器学习与后期技术融合的前LLM时代;2)LLM初期,“AI替代人类”引发争议的短暂停滞期;3)多模态发展,拥抱AI浪潮的新时期。海外AI应用已经从初期作为高成本技术解决物理世界难以实现的问题的工具,转向作为广泛融入工作流,降低制作成本提高制作效率的服务工具。同时相关政策的落地也解决了行业初期对于版权、创意性的担忧。
▍影视龙头Netflix在AI应用上已有成果显现,Runway打造行业领先工业化产品。
我们以全球影视行业龙头公司Netflix以及AI影视工具龙头公司Runway作为案例进行分析。Netflix目前在内容端通过工作室的方式在特效制作方面广泛应用AI,近两个季度已经有《El Eternaut》、《Pedro Parramo》等作品在制作端看到显著的降本增效成果。产品端,Netflix也有广告、智能推荐等方面的多项应用。Runway则依托参与研究的Stable Diffusion先进图像算法,通过持续迭代技术,打造影视工业级应用产品。目前Runway已经和狮门营业开展合作,并参与组织第三届AI电影节,拓展影视行业的工业化应用范围。
▍国内龙头公司积极拥抱AI,依托内容生态优势探索AI应用边界。
快手作为国内影视公司中具备领先AI能力的公司,其旗下AI影视应用可灵目前已经成为以创意为驱动的一站式AI生成引擎,具备文生图、图生视频、视频定制化调整等功能。快手一方面持续迭代可灵AI,不断丰富其生成功能,另一方面依托自身丰富的微短剧内容生态,探索AI在影视生产流程的应用。可灵与快手星芒剧场合作AIGC剧集《新世界加载中》获得广泛关注和好评。爱奇艺作为长视频领域龙头公司,则尝试以公司投入的虚拟摄影技术与AI结合,同时在剧本创作、素材选择等环节融入AI助手。在产品端,2025年爱奇艺世界大会公布的桃豆、智能跳看等功能反映出爱奇艺在客户端融入AI功能的尝试。
▍A股影视行业公司通过自研或合作搭建大模型能力,以内容效率提升为核心,微短剧成为先行领域。
从目前A股影视公司的AI应用情况看,大多公司主要通过自研或与具备强技术能力的AI公司合作的方式建立自身能力。其中昆仑万维与智谱华章合作,依托自身强技术能力开发短剧制作平台SkyReels,赋能短剧行业。上海电影则依托自身丰富的IP资源,通过合作即梦AI的方式实现基于IP内容的新产品。部分长视频领域龙头公司则依托于自身在制作端丰富的经验和内容积累,自研垂直领域大模型实现在内容策划、内容创作、剧集翻译等多个内容制作流程中的应用,实现降本增效。其他公司则积极拥抱短剧作为AI影视的试验田。
▍风险因素:
AI应用相关政策变动风险,作品版权相关政策变动风险,相关公司AI产品进程不及预期,通用大模型颠覆性发展对于垂直领域AI产品的冲击。
▍投资策略:
目前受益于多模态模型技术的快速迭代,各影视行业公司均加大相关技术布局,通过自研大模型或合作外部大模型的方式加大AI技术在内容生产全产业链上的布局,提高创作效率、降低创作成本。同时在微短剧有相关布局的公司以微短剧作为AI生成内容的试验场率先推出产品,我们看好相关公司后续AI应用带来的业绩增量以及成本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