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市场中,融资融券(以下简称“两融”)余额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市场热度与投资者情绪。近期,A股市场呈现出显著的活跃态势,连续5个交易日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两融余额持续攀升并刷新阶段性新高至2.1万亿元。
与此同时,市场热度的传导已延伸至券商业务端。《证券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部分券商新开户数、咨询量显著增长,存量客户交易活跃度提升,多重积极信号正为券商业绩注入新动能。
交易热度
与杠杆资金共振
8月份以来,A股市场交易热情显著升温,交投活跃度创下阶段性新高。从成交数据来看,8月13日,A股市场成交金额突破2万亿元,随后连续5个交易日维持在这一高位水平。
与成交额形成呼应的是杠杆资金的加速入场。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8月18日,两融余额合计为21023.09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396.67亿元。其中,融资余额合计20881.05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395.06亿元,成为推动两融余额增长的主力;融券余额合计142.04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6亿元。
回望两融余额的轨迹,上一轮巅峰还要追溯到2015年6月份,当时市场交投火爆推动两融余额攀升至2.27万亿元的历史峰值。而近三年的数据则呈现“波动中上行”的稳健特征:2022年,两融余额的最低值为1.51万亿元,最高值为1.83万亿元;2023年,两融余额的最低值为1.51万亿元,最高值为1.68万亿元;2024年,两融余额的最低值为1.37万亿元,最高值为1.89万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两融市场的活跃不仅体现在余额数字的增长上,更体现在投资者参与度的实质性提升上。中证数据有限责任公司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18日,两融市场中的个人投资者数量为756.82万名、机构投资者为49977家。
“近期一系列市场表现释放出积极信号。”中国银河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杨超表示,两融余额持续增长,自2015年以来重返2万亿元大关,在反映投资者积极情绪的同时,也是A股市场增量资金的重要体现。同时,投资者加速入场,7月份,上交所A股新开户数达196.36万户,环比增长19%,同比增长71%,新开户数远超去年同期水平。居民财富向金融资产加速再配置的趋势明确,随着市场风险偏好回暖带动赚钱效应扩散,资金流入成为行情向上的重要推动力量。
从资金流向看,8月份以来,融资资金偏好特征明显。Wind资讯数据显示,申万二级行业中,半导体、证券、计算机应用、专用设备、电子制造等行业位居融资净买入额前列。从个股来看,融资净买入额前十名的个股分别为东方财富、海光信息、寒武纪、北方稀土、中芯国际、新易盛、东芯股份、工业富联、英维克和药明康德。
市场热度
向券商业务端传导
在A股交投热度与两融余额同步攀升的背景下,券商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服务商,正迎来业务增长的多重利好。两融余额高位运行、开户数稳步增长等积极因素,不仅直接增厚经纪业务与利息收入,更从资金端为券商业绩注入弹性。
中信建投非银分析师吴马涵旭表示:“市场信心修复带动成交回暖与两融回升,叠加养老金、保险等增量资金入市可期,为券商业绩提供了弹性基础。”
从机构实践来看,市场热度的传导已在券商业务数据中清晰显现。平安证券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A股市场近期行情火热,公司新开户、咨询开户、存量客户找回交易密码以及开通交易权限的客户数量较之前增长约20%。同时,随着近期市场热点变化,客户交易变化主要体现在创业板、科创板等板块。
券商分支机构对市场热度的感受更为直接。华东地区某大型券商营业部客户经理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近期营业部的开户数量确实呈现出显著增长的趋势,前来咨询和办理开户业务的投资者增多。”不过,他也提到了一个细节:尽管开户数量增多,但由于两融业务具备一定的门槛(如资金门槛、交易经验要求等),选择开通两融账户的投资者比例相对较低,并未出现与开户数量同步大幅增长的情况,普通投资者在参与杠杆交易时仍较为谨慎。
此外,面对两融市场的活跃态势与投资者需求,部分券商已开始主动布局。记者了解到,多家机构通过线上平台发布两融开户流程、业务规则解读及风险提示等内容,在普及业务知识的同时,也为自身储备客户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