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19 23:26:00 股吧网页版
猴票价格腰斩 市场供需反转 集邮行业亟待觅新路
来源:北京商报
企业官网截图

  “4000元一张,比去年还便宜。”曾被誉为生肖邮王、创下万元神话的80猴票,如今价格遭遇连续“腰斩”,单张裸票价格从最高超万元跌至4000元关口,甚至整版邮票也出现大规模抛售现象。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市场时发现,传统集邮行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下,昔日光环正逐渐消褪,集邮行业亟待寻觅新路。这场变革不仅关乎一枚邮票的价格涨跌,更折射出一个百年行业的结构性危机与转型机遇。

  猴票降温

  即便作为生肖票领域的标杆“票王”,在当下邮票市场行情持续下行的趋势中,80猴票也未能独善其身。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邮币卡市场了解到,80猴票市场价格下行态势显著。

  与去年相比,跌幅达20%左右,目前市场价约4000元一枚。在北京福利特邮币卡市场经营邮票生意的徐成义表示:“现在80猴票的价格比去年跌了得有20%,也不清楚下跌原因,但整体行情皆是如此。”曾经,80猴票凭借独特艺术价值、稀缺性及深厚文化底蕴,在邮票市场掀起一轮又一轮收藏热潮,价格一路飙升,成为众人眼中的“香饽饽”。然而,如今景象与往昔截然不同。

  这一价格大幅跳水,让众多集邮爱好者和投资者震惊不已。不少集邮爱好者开始“劝退”准备入行的人:“千万别买,买了就赔、买了就亏”。

  拍卖会是市场行情的重要风向标,6月19日北京保利2025春季邮传万里邮品线上拍卖中,一枚面值8分的80猴票新票最终拍卖价仅3220元。这一结果让邮票市场氛围多了几分冷静。许多原本对猴票抱有高期望的投资者开始重新审视投资策略,集邮爱好者也纷纷选择观望,不再轻易出手。

  一位摊主无奈地说:“以前猴票根本不愁卖,价格一年比一年高。可现在,就算我降价出售,也很少有人问津。”这种降价抛售现象,不仅反映市场对猴票需求大幅减少,也预示猴票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根本性变化。

  “70后”邮票爱好者温铭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他进入邮市时,80猴票已经被炒到150元,他只能从81鸡票之后开始收集。“当时跟着了迷一样,梦里都想拥有一张猴票。”

  产业观察家许意强认为,猴票神话的本质,是物质匮乏时代向消费社会转型中,民众对精神寄托与财富象征的双重追逐。这枚方寸纸片既承载着改革开放初期对传统文化的集体追忆,也折射出市场经济下投资渠道单一时期的资产配置焦虑。当邮政通信功能被电子邮件取代,猴票从实用凭证蜕变为文化符号,其价格波动已不再单纯由供需决定,而是成为社会心理变迁的微观镜像。

  供需反转

  纪特邮票作为邮票家族的重要成员,曾以丰富题材、精美设计和独特纪念意义,在集邮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如今却难逃市场下行命运,昔日辉煌不再。

  以近年来发行的部分纪特邮票为例,像《故宫博物院(二)》特种邮票,选取故宫代表性建筑和文物为图案,设计精美,文化内涵深厚。但发行后市场表现不佳,在邮币卡市场上,该套邮票大版票价格从发行初期的数百元一路下跌,如今已跌至百元左右,跌幅超一半。

  经营邮币生意30余年的王岳表示,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邮票市场整体低迷。下半年节日和假期可能带来市场回暖,但邮票收藏整体热度已大不如前。此外,北京商报记者在市场发现,一些经营邮票的摊位上,工作人员正在拆整本邮册的邮票。据了解,整本邮册价格比内页夹带邮票价格贵,但邮册回收价格并未因包装精美、设计感十足而受市场青睐。

北京商报记者

  王岳与北京商报记者聊到邮票回收与售卖情况时表示:“一些收藏爱好者花一百多买的邮票年册,收藏几年后来市场上一问,现在才值几十块钱。所以大家都不愿意玩邮票收藏了。甚至有些国际包裹需要贴邮票,人家就来市场上买这种打折出售的‘半价票’,邮费至少省一半。”

  北京商报记者走访中国邮政网点时也看到,包裹类快递是该网点主要业务。网点工作人员表示,发信件的人很少,除挂号信、文件类外,多是邮寄快递包裹。谈及邮票购买和使用情况,该工作人员称,邮票产品在节假日、新品发售时销量不错,甚至会出现排队抢购现象,但除国际快递需贴邮票外,日常生活中使用邮票的人少了很多。

  过去,邮票市场依赖“稀缺性+炒作”模式推动价格上涨,但如今这种模式难以为继。一方面,部分新邮发行量大,导致市场供过于求;另一方面,缺乏创新题材和设计,使邮票文化魅力大打折扣。

  湖北省收藏家协会会员、资深邮票收藏专家张一兵表示,随着现代通讯技术发展,人们通讯方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邮票作为传统邮资凭证,使用价值已大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集邮更多成为一种小众的、基于兴趣爱好的收藏活动。

  破局之路

  温铭表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邮票实用价值几乎归零,其收藏属性也因缺乏社交属性和流动性,难以吸引Z世代。“孩子对我收藏的这些邮票不感兴趣,留着没用丢了可惜,真不知道是否该继续收藏下去。”

  虽然市场遇冷,但徐成义、张一兵等邮票收藏爱好者对邮票收藏市场前景仍满怀期待。

  “集邮产业不仅是一个商业产业,还承载着一定的文化传承意义。中国的邮票曾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通过邮票上的图案、文字等,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历史、文化、艺术等多方面成就。”徐成义表示。

  业内人士也指出,邮票行业目前面临两大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如何让邮票文化“破圈”,通过跨界合作(如联名IP、数字赋能)吸引年轻藏家;二是如何优化市场机制,减少炒作泡沫,让邮票回归“收藏+文化”的本质。否则,猴票的神话终将成为历史,邮票市场或将在代际更迭中逐渐边缘化。

  近期,中国集邮有限公司发布公告,面向全社会公开招募渠道销售商,以拓宽线上线下渠道销售集邮文创产品。

  张一兵表示,渠道开放是促进邮票市场发展的其中一步。此外,在营销渠道上要拥抱新媒体,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讲好邮票背后的文化故事。他还建议,在内容创作上要紧扣时代脉搏,比如结合元宇宙概念推出数字邮票;在价值定位上要弱化投机属性,强化其文化艺术价值和教育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邮票市场同样面临类似挑战。英国皇家邮学会最新报告显示,全球邮票收藏者平均年龄已达55岁。但一些国家通过创新模式取得突破,如日本将邮票与地方旅游结合推出“打卡集邮”,法国利用AR技术让邮票“动起来”,这些经验都值得中国借鉴。

  中国拥有悠久文化历史,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邮票题材宝库。王岳表示,现在旅游打卡特别火热,邮票也可以与旅游产业合作,“比如,在故宫、长城、兵马俑等景点设置专门的邮票销售点和集邮打卡点,游客可以购买与景点相关的邮票,加盖特色邮戳,收集成册作为旅游纪念”。

  许意强认为,中国集邮市场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也蕴含巨大机遇。通过深入挖掘文化底蕴、加强文旅融合、推动科技创新和借助政策支持,中国集邮市场有望实现转型升级,迎来新的发展高峰。

  北京商报记者张茜琦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