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浦发银行联合主办的“2025资产管理年会”在上海浦东隆重举办。
本届“资产管理年会”主题为“破局与重构——大资管再造竞争力”,在“探索大类资产多元配置之路”圆桌对话环节中,财通资管权益投资总监李响从宏观研究与权益投资的视角,围绕当前资产配置的逻辑与策略分享了自己的洞见。
李响表示,上半年红利资产、科技创新类资产都有比较好的表现,红利资产的表现更多体现“资产荒”之下资金对稳定回报的需求。站在当前时点,要拥抱AI浪潮,以价值的眼光寻找优质龙头公司。
红利与科技创新类资产表现优异
自去年“9.24”行情启动以来,政策端对资本市场的支持力度持续加码,提振股市已成为本轮“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在此背景下,自去年以来,整体资产配置的大环境及表现优异的产品结构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对于当前资产配置的逻辑,李响分析称,过去两年,利率持续下行,投资者风险偏好一直往下走,到今年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维持在1.6%-1.9%区间震荡。低利率的环境也吸引了资产配置流向高股息资产,红利资产的表现更多体现“资产荒”之下资金对稳定回报的需求。
“除了红利资产之外,科技创新类资产也有比较好的表现”,李响指出,海外利率下行的预期和国内、国际双宽松流动性环境,对创新类企业是比较友好的。同时,海外市场的巨大科技浪潮,也催生了科技、先进制造、医药、消费等领域的良好表现。
首先,在国内外AI浪潮下,中国科技和制造业产业链表现优异。过去两年,相关产业链内优秀的制造业企业业绩实现大幅增长。
其次,医药领域,创新药产业链今年同样有很好的表现。港股的恒生创新药指数今年涨幅超过100%,背后是中国创新药企业研发能力的全球竞争力的体现。
第三,消费领域,这是“供给创造需求”的典型代表。不仅有很多优秀企业(如家电等)在国内市场的销售额实现了明显增长,还有不少企业在海外市场表现出良好的增长前景和全球竞争力;此外,消费习惯、商流人流的变化、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也让新型消费企业脱颖而出。
看好中国优质龙头公司的投资机会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强,为提升收益稳定性,投资者对多资产配置的需求不断提升。
在债券票息收益越来越薄的情况下,哪些策略可以增厚收益?在圆桌讨论中,李响分享了自己对当前资产配置的看法与策略。
“今年A股市场无论从热度还是波动性方面都超出我们的预期,而且热度集中在景气度很高的板块。”李响表示。她对后续的主要机会有如下几方面判断:
首先,本轮AI浪潮是长期的、颠覆式的,可以类比当年的互联网浪潮对社会进步的影响。
李响观察到,算力正在从模拟训练逐渐往推理和应用落地,现在已有一些企业崭露头角,相信中国企业未来能够在全球科技浪潮中取得更多突破,可以持续挖掘相关投资机会。同时,她也密切关注海内外硬件相关的投资机会。
“科技最终是为人类社会进步服务的,会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相信中国在电子、制造、社会效率等领域当中都会深刻地体现这样的变化,这也是我们在科技创新浪潮中积极寻找的机会。”李响强调。
其次,要回避一些短期过热、价格高估的公司和板块,逆向寻找投资机会。
比如说周期相关领域的机会,李响认为,一方面,在中国以“反内卷”为代表的政策支持下,部分供给过剩的中游制造行业会体现价值回归,特别是阿尔法强的龙头企业会率先走出来。
另一方面,在逆全球化和地缘政治带来的不确定性之下,李响看好上游金属周期景气度的延伸。过去几年,供给侧的扰动让这些金属的定价逻辑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美国降息的背景下仍然具有投资机会。
此外,从红利角度来看,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转型进程中,许多企业的分红能力将得到提升。李响称,在周期位置的确定性提高之后,很多具备稳定现金流创造能力的公司都会有较好的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一两年,市场呈现“两极型”的哑铃结构。“站在当前,我们更加看重优质企业如各行业龙头企业的投资机会,因为中国经济的增长与价值创造,正是来自这些优秀的企业。我们会一直秉持价值投资的理念,自下而上去寻找能带来长期成长的投资标的。”李响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