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8月19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体育强国建设成就。
体育产业总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体育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亮点。据统计,我国出台冰雪经济、户外运动等政策,推动体育产业提质增效,体育产业总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
“体育产业为国民经济增长和地方经济转型增添了新的动力。”高志丹表示,“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跟着赛事去旅行”,“苏超”“村超”火爆出圈。户外运动发展成果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新活力。
高志丹透露,在法治建设方面,我国推动修订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600余项体育项目制度规范,设立体育仲裁中心,体育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在政策保障方面,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增加了体育产业专章,编制体育产业专项规划,相继出台激发冰雪经济、促进户外运动产业、强化金融支持等系列政策文件,并发布84项体育标准,构建起宏观引领、专项支撑、部门协同的政策矩阵。
“扎实推进足球改革振兴,理顺体制机制,深入开展‘假赌黑’治理,足球工作逐步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此外,不断加强体育安全工作,遏制‘饭圈文化’,体育领域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高志丹说。
高志丹表示,下一步,将在全力完成好“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不断深化体育改革,加快建设体育强国。
2024年我国户外运动线上消费总额超3000亿元
近年来,“滑雪板、冲浪板、桨板”被大家称作体育“新三板”,户外运动产业成为市场热点,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户外运动线上消费人次约2亿人次,消费总额超3000亿元。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杨雪鸫在发布会上介绍,下一步,将持续完善户外运动产业政策,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快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户外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在场地设施方面,实施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行动,启动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截至2024年底,健身步道已达17.18万条,长度达40.75万公里,全国飞行营地、汽车营地等数量已达2055个,全国滑雪场地914个。
在服务保障方面,围绕安全性、规范性,一批路跑、登山、攀岩、滑雪等户外运动体育标准相继发布,普及防护装备、行前风险预判以及急救技能等相关知识。深化产教融合,强化人才基础支撑,完善专业资质认证,促进产业的规范发展。
此外,市场潜力有效释放。从飞盘、垂钓到滑雪、潜水、陆地冲浪,新兴项目不断“顶流”换位,户外运动产业稳步发展,用户版图不断扩张,户外赛事持续增加,户外运动消费逐渐成为人民追求健康和生活品质的重要领域。
将研制推动赛事经济的政策文件
杨雪鸫透露,下一步,体育总局将研制推动赛事经济的政策文件,进一步丰富赛事供给、提升赛事品牌影响力、强化赛事与产业的协调联动,推动赛事成为激活消费、拉动经济和提升形象的“强引擎”。
“今年上半年,河北、浙江、福建等7地一共监测了511场重点赛事活动,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在扩大内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杨雪鸫表示,贯通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不断丰富大型体育赛事、职业赛事、群众赛事活动供给,构建更加完善的体育赛事体系。
杨雪鸫介绍,大型综合性赛事辐射性、带动性强,冬奥会、亚运会、世运会相继举办,以杭州亚运会为例,在杭州亚运会举办期间,带动周边地区消费最高增长达到了40%以上。与此同时,职业赛事市场价格逐步提升,CBA、WTT、F1等热门赛事门票销售火爆,去年中国网球公开赛门票收入超8000万元,CBA 24-25赛季季后赛场均视频播放量超1500万。
此外,群众赛事活动不断拓展创新,“村超”“浙BA”等一批群众身边的赛事活动火爆出圈,“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有力地促进了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