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各地高温天气频发,全国多地迎来用电高峰,电网负荷持续走高,能源保供工作进入迎峰度夏关键期。
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已经连续四次创历史新高,最高达到15.08亿千瓦,较去年极值提高5700万千瓦,相当于一个福建省的用电负荷。
“当前,同一季节不同年份气候变化较大,不确定因素增多,为能源保供带来了诸多挑战。”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艾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夏季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要保障好能源供应,确保能发电、发好电;优化电网结构,增强电网“弹性”;提高应急响应能力,保证能源安全生产。
煤炭作为能源保供的“压舱石”,其足量供应关乎迎峰度夏期间电力安全。
在扎哈淖尔露天煤矿生产现场,67台采煤设备、2套输煤系统满负荷运行,全力备战迎峰度夏。相关负责人介绍,自投入智能生产系统以来,煤炭生产效率达每小时1885吨,装运一节车厢煤炭仅需40秒钟,每分钟可装载80吨煤炭,每天约有4.5万吨煤炭发往东北地区10余家发电企业。
山东泰安港一头连接晋陕蒙疆等北方能源基地,一头贯通江浙沪皖、“两湖一江”等南方用煤核心区,是“西煤东调、北煤南运”的重要通道。据了解,1月至7月,该港铁路来煤量达455万吨,单日集疏港量突破10万吨;同期累计完成吞吐量297.67万吨,同比增长485%,为迎峰度夏的煤炭供应注入了“强心剂”。
“我国东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差异大,用电量供需不平衡,迎峰度夏期间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仍存在。”艾欣表示,近年来西部地区大力发展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省间互济是解决电力区域供应不平衡的有效手段。
在浙江,金华、绍兴、钱塘江三座特高压换流电站持续发力,将西部绿电引入,55天累计输送电量突破200亿千瓦时,以日均超3.5亿千瓦时的稳定供应,为浙江电网抵御高温负荷提供重要支撑;在甘肃,祁韶直流输电工程将西北地区风电、光伏同火电打捆输送到湖南,其中新能源电量占比接近40%,截至8月12日,该输电工程累计向湖南地区输送电量突破2000亿千瓦时……
迎峰度夏期间,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频发,对能源生产、运输等带来巨大挑战。为保障电力供应稳定,多地全力排查电力系统潜在风险,优化电网结构。
在陕西榆林,“人工+无人机+红外测温”的立体巡检模式,让光伏设备缺陷闭环处理率达100%,错峰检修减少弃风弃光量5.2%,并实现发电量增长;在湖北,智能巡检机器人借助先进的传感器和高清摄像头,对供电设备进行精细检查,实时监测;在天津,智能吊轨机器人对设备进行“三级会诊”,将简易缺陷处理时间从原来的2小时缩短至30分钟以内……
“从今年上半年电力可靠性数据来看,全国电力供应总体保持平稳,电力系统及设备持续安全稳定运行,为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刘明阳表示,国家能源局密切跟踪极端天气过程,指导电力行业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和防范应对,通过加强提前预警、设备升级、应急响应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极端天气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是迎峰度夏期间的重点工作。“保障能源供应在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支撑经济平稳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艾欣表示,在迎峰度夏期间,需要保供应、强调节、优调度、重应急,构建坚实可靠的能源安全保供体系。
“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深入做好民生用能保障,持续加强电力可靠性管理,全力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刘明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