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19 02:37:59 股吧网页版
消费贷“国补”细则落地 多方迎政策“红包”
来源:经济参考报

  我国提振消费、畅通经济循环的政策再次升级。日前,《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同步印发,明确对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年化1个百分点的财政贴息。

  方案发布后,工行、中行、农行、建行、邮储、交行等国有大行及多家股份制银行、消费金融公司迅速响应,表示将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推进贴息落地。业内普遍认为,政策红利将惠及消费者、企业和金融机构,但在执行环节必须严格审核贷款用途、强化贷后管理,防止资金“跑冒滴漏”。

  消费贷贴息政策落地

  8月13日,金融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长郭武平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广大金融消费者的切身利益。金融监管总局将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配合财政部指导贷款经办机构强化主体责任、优化金融服务,把好事办好。

  在贷款用途方面,贷款经办机构要健全信息系统,对贷款账户符合条件的消费信息进行识别。符合条件的消费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同时,按照财政部的规定和要求,贷款经办机构要有效加强贷款资金用途管理和风险管控,防止挪用于非消费领域和套取贴息资金。

  另外,获得授权后,贷款经办机构将根据实际消费情况,按照政策规定要求计算财政贴息金额,在定期收取贷款利息时,直接扣减由财政承担的贴息资金,借款人可通过短信、手机App等方式知晓享受财政贴息的具体情况,不需要额外操作。对于单笔5万元以下的消费,按照实际金额计算贴息,多笔叠加以后,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以享受贴息1000元;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为上限计算贴息,也可以多笔叠加,加上小额消费的贴息以后,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享受贴息3000元。

  在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看来,两项贴息政策是财政金融协同支持提振消费的又一次创新探索,通过对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利息进行直接补贴,能更好发挥财政政策促消费的引导带动作用、充分释放消费潜能。

  “这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是中央层面首次实施,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财政贴息,是充分发挥财政和金融的联动协同作用,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对稳定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广大居民是直接受益群体,有助于降低个人消费贷款成本,扩大居民有效消费需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这一政策有助于扩大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的消费贷款需求,更好地稳定银行业经营,让银行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更好发挥;另一方面,居民有效消费需求扩大后,也有助于缓解消费供给压力,减少供给侧的无序竞争,从而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

  多家金融机构积极行动

  自上述两项“金融国补”贴息政策落地后,金融机构迅速响应。记者注意到,已有多家银行针对个人消费客户及企业关心的贴息范围、办理流程及禁止行为等问题作出详细解答。

  8月13日,中信银行发布关于开展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工作的公告,该行将根据实施方案要求,结合中信银行业务流程及系统实现,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及操作指引,及时向该行客户符合政策要求的消费领域贷款提供高效、便捷的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服务。

  政策发布后,工行、中行、农行、建行、邮储、交行六大国有大行迅速响应,明确将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落实贴息。其中,中行、农行、建行已确定自2025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工行、中行、建行、交行等还提醒,办理贴息不收取任何费用,且未委托官方渠道外的机构或个人代办,呼吁客户警惕诈骗,通过银行官网、微信公众号及网点等官方渠道了解具体事宜。此外,邮储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也均表示,正积极组织开展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落地实施工作。

  除商业银行外,相关消费金融机构也积极行动。记者获悉,作为政策参与方,重庆蚂蚁消费金融表示,将从消费场景、风险控制、客户服务、营销宣传等方面做实做细实施方案。招联消费金融指出,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优化办理流程,推动政策尽快实施。中银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也强调,正在抓紧制定有关操作指引、实施细则,在办理贷款贴息业务过程中,不收取任何费用。

  “贴息机制由财政承担一部分利息负担,使银行在放贷时无需过度压低名义利率,就能以较低的实际贷款成本吸引借款人,从而既能扩展贷款规模,又不必进一步牺牲息差。”对于此次贴息政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分析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几点:一是加强风险控制,防止贴息导致过度借贷或贷款资金挪用,避免形成新的不良;二是贴息资金发放、结算和审核流程需严格规范,确保财政资金精准落地;三是银行应避免形成对财政补贴的依赖,继续探索差异化定价、产品创新和风险分担机制,以在政策退出后保持可持续发展。

  娄飞鹏也坦言,对银行而言,在实施消费贷贴息过程中,需要对贷款用途合理性、真实性进行严格的调查分析,在贷款支用环节必要时进行受托支付,并且做好贷后管理,以防止资金被挪作他用。

  地方中小银行仍有机会

  近年来,个人消费贷款已成为零售银行的重要业务板块之一。根据2024年年报数据,邮储银行以6139亿元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位居全国第一。股份行方面,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凭借渠道与产品组合优势,也占据了较大市场份额。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发现,本次实施方案规定的贷款经办机构仅包括全国性或跨区域的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5家业务规模相对较大的消费金融公司等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而名单中,地方银行悉数缺席,甚至超过千亿规模的城商行均未能入局。“这项政策这次主要选择的是全国范围经营的、客户规模较大的一些金融机构。”对此,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8月13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解释。

  对此,业内预计,贴息政策势必会加速市场集中度向大型银行倾斜。“这在短期内确实可能对其市场份额和竞争力带来挑战。因为在贴息政策推动下,大行和股份制银行能够以更低的融资成本快速吸引消费贷客户,抢占本地零售和小微市场空间,可能出现资源的‘虹吸效应’,进一步加剧分化。”杜阳坦言。

  不过,在杜阳看来,这并不意味着地方银行没有机会。长期来看,地方银行在本地客户关系、社区网点、熟悉产业链条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以通过差异化定位、提升服务精细度来维持竞争力。

  事实上,对经办银行而言,贷款贴息政策在保护息差的同时能够刺激贷款需求,推动消费和服务业信贷规模增长。但随之而来的,也是更高的风控要求。实施方案明确,贷款资金须实际用于消费,不得流入房地产、股市、理财等领域。银行需通过交易流水核查、商户回单留存等方式,确保资金用途合规。

  “虽然这次国家层面政策没有直接覆盖地方银行,但它们依然可以借政策东风,在细分市场和差异化发展中寻找新的增长点。”杜阳表示。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