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今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强化逆周期调节,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创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报告》总体定调与7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思路相一致,但也释放出一些新信号、新提法,引发市场关注。
比如,对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报告》基调从一季度的“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为“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与7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保持一致,表明未来货币政策或更重视政策执行与落地。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温彬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预计后续货币政策的重心在于抓好落实,积极推动5月推出的一揽子金融政策以及近期各项稳增长增量政策落地显效,并对前期政策的传导情况和实际效果保持密切跟踪,增强灵活性。
在温彬看来,下半年为稳信用、促内需、强协同、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货币政策仍将保持支持性立场。从政策替代效应角度分析,再度降准降息的时点可能会后移。“近期两项财政贴息政策落地后,相当于定向降息,这会降低总量工具的必要性。”
8月12日,《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两项政策落地,年贴息比例均为1个百分点。这将有效降低实体融资成本,增强财政和金融的联动,支持促消费、扩内需。
与此同时,《报告》也强调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资金空转”。“《报告》延续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的基调,虽未提及运用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具体表述,但并不意味着年内降准一定不会落地,或只是增加了相机抉择的意味,同时也不排除适时重启国债买入予以替代。”温彬分析。
此外,《报告》还提出,把握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保持自身健康性的平衡。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认为,当前货币适度宽松过程中,风险防控仍是重点工作。这一提法和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相关要求也有所呼应。
展望未来货币政策走向,温彬预计,货币政策将根据国内外经济和金融运行情况相机抉择,增强灵活性预见性,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
浙商证券的研报指出,从全年看,预计2025年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基调,与财政、产业、就业、社保等各项政策形成政策合力,预计年内央行还有一次50BP(基点)降准以及20BP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