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量化私募最新公告:三大原因导致市场中性策略单周出现较大回撤
8月18日,量化私募青岛垒昂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垒昂资产)发布《关于上周中性产品业绩情况的说明》称,由于上周基差变动、纯Alpha和风格因子暴露收益均为负值,市场中性策略产品单周出现了较大的回撤。
数据显示,虽然上周各大指数大涨,但不少市场中性策略产品却出现不同程度净值回撤。中国基金报记者也采访了多家量化私募,他们认为,回撤是短期的,相信后续随着基差环境改善等,中性策略将会修复。
私募详解三大原因致使中性策略回撤
垒昂资产表示,中性产品的收益构成是“选股超额减去基差对冲成本”。

公司谈到了市场中性策略上周回撤的三点理由:
一是策略Alpha环境差。尽管上周主要宽基指数均大幅上涨,但市场内在波动性并未伴随指数上涨同步提升,全市场样本股票平均涨幅2.0%,中位数仅0.36%,市场整体上涨动能不足,内在波动性低,资金集中流向少数风格与行业,量化策略可捕捉的Alpha机会较少。
二是风格Beta不利。上周A股市场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分化,沪深300指数上涨2.37%,中证500指数上涨3.88%,中证1000指数以4.09%的涨幅领跑,中证2000指数上涨2.95%,而微盘股指数逆势下跌0.65%。这对以中证1000股指期货为对冲标的的市场中性策略构成较大挑战,上周全市场仅有23%的个股跑赢中证1000指数,基准随机选股策略大幅度负收益。
三是基差贴水大幅度收敛。上周中性产品对冲使用的目标主力合约(IM2509)基差贴水在一周内收敛了1%以上,直接导致产品净值额外回撤了1%。
垒昂资产总结称,上周的业绩波动,主要是叠加了超额环境差、中证1000指数强势表现的非线性市值效应以及基差收敛的影响,最终公司旗下的中性产品产生了约3%的回撤。但这并非极端情况,未来整体基差环境将非常有利于市场中性策略的修复。
资料显示,垒昂资产成立于2018年11月,并于2019年4月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登记;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注册地在山东省青岛市,办公地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目前公司有14名全职员工,管理32只私募产品,管理规模区间为20亿—50亿元。

私募:上周市场中性策略出现回撤
短期波动比较正常,不用太多干预
上周沪指上涨1.70%,沪深300指数上涨2.37%,中证500指数上涨3.88%,中证1000指数上涨4.09%。但数据显示,多家量化私募旗下市场中性策略产品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净值回撤。


基金君就此采访了多家量化私募,他们表示上周市场中性策略产品普遍亏钱,但这是短期的,相信后续亏损很快会修复。
某百亿元级量化私募投资总监表示,上周指数权重涨势明显,量化策略由于分散持仓都会跑输很多,而且基差收敛很厉害,导致两边都亏钱。“但这是正常范围内的波动,我们在开发模型的时候都会考虑到这样的情形,因此一般也不会干预。”
某中型量化私募市场总监称,上周市场中性策略普遍出现回撤,因为指数表现强势,对冲端资金亏损,同时超额收益也不够。“我们通过降低风险敞口,起码超额回撤可控。我们能追求的就是超额收益,策略上做纯Alpha,还有就是坚持。”
沪上某量化私募总经理坦言,上周市场中性策略整体比较难做,一方面基差赔钱,另一方面超额收益也不好做。“我们上周超额回撤很小,因为风控比较严格。我们也在密切关注基差变化,会换一些到近月合约。如果这周大盘继续涨,基差可能还会收敛,近月合约相对远月合约,收敛损失会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