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作为重要的要素资源,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和“加速器”。近年来,农村中小银行围绕推动县域内制造业升级发展,不断创新举措,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帮助制造业企业向“新”而行,有力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日,《农村金融时报》记者线上专访了广西乐业农商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黄承东,广西金秀农商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曾燕,请他们立足地方实际,围绕“金融润泽新型工业化助推产业升级”这一话题进行交流。
记者:您如何理解《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的重要意义?
黄承东:《意见》的发布能有效引导金融资源流向新型工业化重点领域,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我国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金融为产业创新注入了强大动力。比如在支持关键技术和产品攻关方面提供中长期资金,能解决企业创新过程中资金短缺、融资周期不匹配等难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对金融机构来说,《意见》提供了明确的业务导向,推动金融机构优化内部机制,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促进金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构建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的金融服务体系。
曾燕:《意见》的出台,标志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产业深度绑定阶段。扎根地方的中小银行需在政策框架下,通过专业化能力建设、科技赋能和生态协同,实现从“资金提供者”向“产业合作伙伴”转型。
记者:如何在“减费让利”与“商业可持续化发展”之间寻找平衡?
黄承东:在减费让利方面,我行积极响应政策,利用好“桂惠贷”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适当降低贷款利率、减免部分手续费等,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同时,从多个角度保障商业可持续发展,如利用好桂盛富民金融服务平台,优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减少人力成本;拓展多元化收入渠道,发展中间业务,增加非利息收入来源,提升盈利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曾燕:通过精准让利培育优质客户、数字化降本增效释放让利空间、业务创新拓宽收益来源、风险共担降低损失压力,可在履行银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实现“可持续的让利”。
记者:着眼于县域内民营制造业企业经营特点和融资服务需求,贵行推出了哪些差异化金融服务?
黄承东:在专属信贷产品方面,我行设计额度灵活、期限多样的信贷产品,如根据企业订单情况提供“订单贷”,满足企业临时性资金周转需求;对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以及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但缺乏抵押物的企业,以其知识产权、货款作为质押物发放贷款。在简化审批流程方面,利用大数据和线上化手段,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实现快速放款,满足企业资金需求的及时性。
曾燕:制造业有着生产周期长、回款慢的特点。针对制造业企业的共性,我行主要通过制定分期还款计划、循环用信等提供差异化服务。
记者:当前,不少民营制造业企业既缺少抵押物,同时又渴望从银行获得中长期贷款,贵行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控制贷款风险?
黄承东:一方面,强化信用评估,不再单纯依赖抵押物,而是综合评估企业的信用状况,包括纳税记录、水电费缴纳记录、商业信用等,全面了解企业的信用水平。另一方面,重点关注企业的经营现金流,分析企业的收入来源稳定性、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判断企业的还款能力。
曾燕:针对部分优质且正常纳税企业,我行有“企税贷”贷款产品。企业可通过手机银行申请该贷款产品,企业纳税记录良好,线上可以直接获得贷款金额。该产品无需抵押物,全程线上自动审核,最高额度500万元,可解决大部分企业融资需求。控制风险方面,我行通过周期性贷后检查、定期了解企业报表等方式,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