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个交易日的拉锯战,沪指终于在8月18日收盘站稳3700点。
当日媒体流行的一种说法是,沪指创下10年新高。但这个说法稍微有些不严谨,因为从2015年8月18日或19日来看,收盘点位还要稍高于今天,可能用“近10年新高”更为妥帖。
但这并不妨碍市场的热情——当日沪深两市成交额达到2.76万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大幅放量5196亿元,创下年内新高,也连续第四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元。深成指、创业板指也都突破了去年10月8日高点。
截至当日收盘,沪指涨0.85%,收报3728.03点;深证成指涨1.73%,收报11835.57点;创业板指涨2.84%,收报2606.20点。
谁在驱动上涨?
有人曾形容现在的行情是“金融搭台,多方唱戏”。
当日的热点,恰好是这一行情的集中反映——泛科技和大金融板块带动指数上扬,整个市场超4000只个股上涨。
确实,一段时期以来,银证保等金融权重板块的不时发力,构成了A股走势的基础,同时AI、生物医药等科技股连番发力,这种板块轮动上涨的行情,逐渐被市场熟悉。
有机构直接将这样的轮动行情定义为“健康牛”。兴政策略指出,在国家战略方向指引下,叠加关键时刻的政策与资金托底、新动能的持续显现,带动市场信心活化、增量资金入市不断形成合力,当前市场正在经历“健康牛”。
其中,年初以来指数稳步向上,而波动率持续下行,当前更已逼近历史底部,这是“健康牛”的第一个特征。本轮行情呈现“多点开花”,各行业、板块、主题机会交替轮动、“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是第二个特征。随着市场持续回暖,本轮行情中机构的优势也逐步显现,进一步与本轮“慢牛”“健康牛”实现共振和正向循环,这是第三个特征。
随着行情的进一步演绎,未来A股的风格还将保持这样吗?在招商证券看来,目前市场则呈现明显的科技成长风格(科创200、创业板指)+小盘风格(中证1000、中证2000)占优,往后看在其他类型的场外资金明显入市之前,预计科技+小盘风格仍将延续。
现在是高位吗?
显而易见的是,目前A股几大指数相对于2015年的牛市,还有空间。那么从更为专业的几个角度来看,A股目前处于高位了吗?
第一个角度是市盈率。根据兴证全球基金的统计,从市盈率来看,近10年维度,沪深300和中证1000等主要宽基指数市盈率分位点均在70%左右,相对而言当前位置还算安全。近5年来看,创业板指的市盈率分位点为43%,在诸多指数中,可以说接近历史中低水平,更为安全。
第二个角度是巴菲特指标(资本市场总市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巴菲特认为,当这一比率超过100%时,市场可能存在泡沫;而低于75%则暗示市场可能被低估。目前A股这一指标约超80%,可以说尚处于公平估值阶段。而2015年的那波牛市,这一指标超过了100%。
第三个角度是两融余额。如果不考虑总市值的变化,近期两融余额持续破2万亿元,处于2015年以来98.90%分位点,但现在融资融券投资者数量几乎翻倍,同时A股规模比10年前大得多,总市值已经突破了100万亿元,按“两融余额占流通市值”“两融交易额占总成交额”这两个指标来计算,现在都处于历史中等水平。
所以,在A股目前的位置,机构仍然看好下一步行情。国投证券提出,大盘指数向上空间大幅打开需要市场从流动性牛—基本面牛—新旧动能转化牛实现“三头牛”的兑现转变,这是需要在未来一年逐步验证的过程。短期流动性牛市已经成立,中短期基本面牛可能在年底前启动,中长期新旧动能转化牛可能明年上半年前启动,但都需观察确认。
美联储降息有影响吗?
A股的高歌猛进也引发了外资的注意。摩根士丹利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今年7月,多头基金向中国股票市场注入了27亿美元,较6月份的12亿美元净流入翻倍,预计外资重返中国股市的趋势将更加强劲。有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协会(IIF)8月发布的《全球资金流向报告》推断,7月中国股票市场净流入超60亿美元。甚至连电影《大空头》原型迈克尔·巴里都看好中国资产,他在今年第二季度对中概股采取了“空翻多”策略,买入阿里巴巴和京东的看涨期权。
当前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9月可能会降息。利息下降,国际市场上的钱会变多,一部分将会流入新兴市场。那么,A股是否会吸引更多国际资金,引发新一波行情?
中金公司认为,短期是利好,但是这个利好可能很短,更多通过流动性甚至情绪来体现,在结果上也不是最核心的主导。
也就是说,对于中国市场,美联储降息非决定因素,国内基本面影响更大。
中金公司认为,有两种方式可以放大美联储降息的利好,使其“为我所用”。一是以美联储降息作为窗口,实施更大力度的货币与财政宽松。二是美联储降息会提振当前疲弱的美国房地产和传统制造业需求,因此从中美映射的角度,与地产链相关的出口、以及与投资相关的有色等部分大宗商品,可能是直接受益的方向,这在2024年降息前也出现过类似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