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云南白药”)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云南白药集团中药资源有限公司(简称“中药资源公司”)将以现金方式收购安国市聚药堂药业有限公司(简称“聚药堂”)100%股权,股权转让对价总额为6.6亿元。云南白药此举意欲何为?这笔交易又将对其未来发展产生怎样影响?
真金白银布局中药领域“潜力股”
公告显示,中药资源公司与聚药堂现股东马新宏、马占江、张双、石跃欣、石光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根据《股权转让协议》,马新宏所持聚药堂35%的股权转让对价金额为2.31亿元,马占江所持聚药堂20%股权转让对价金额为1.32亿元,张双所持聚药堂17%股权转让对价金额为1.12亿元,石跃欣所持聚药堂14%股权转让对价金额为9240万元,石光所持聚药堂14%股权转让对价金额为9240万元。
聚药堂究竟有何魅力,能让云南白药如此大手笔布局?资料显示,聚药堂是一家专注于中药饮片、毒性中药饮片、直接口服中药饮片及配方颗粒生产销售的企业,具有持续稳定的盈利能力。聚药堂核心业务涵盖中药饮片加工与配方颗粒的研发生产,拥有1567个饮片品种(4000余个品规),为饮片行业品类最齐全的企业之一,配方颗粒国标备案品种已达240个。
据悉,聚药堂主要通过自研App开展B2B线上销售,注册用户10万家, 累计交易客户5.3万家,客户以药店、诊所、中医馆等B端客户为主,且主要以“先款后货”模式运营;销售区域以北方为主,与云南白药目前覆盖区域形成互补。
对此,云南白药表示,此次交易将助力实现公司中药资源业务拓展省外市场、布局全国的战略;同时,聚药堂拥有丰富的中药配方颗粒产品线及全品类饮片生产能力,能够有效补充公司产品管线,提升行业竞争力;聚药堂成熟的线上销售渠道及庞大的B端客户资源,对公司具有显著的战略协同价值,能够提升云南白药中药材产业链协同效率;此外,可以稳定推动公司收入与利润增长。
三年业绩承诺均低于2024年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此次交易还存在业绩承诺,不过,未来三年聚药堂承诺的净利润均低于2024年,此举也引发了市场诸多猜测。
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聚药堂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6.32亿元,净利润约为6933万元。今年一季度,聚药堂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1.4亿元,净利润约为1149万元。
聚药堂现股东同意对自2025年1月1日起至2027年12月31日止的期间,聚药堂所实现的经审计的净利润金额及主营业务收入金额进行承诺,并在聚药堂未实现承诺的净利润或主营业务收入金额的情况下对中药资源公司进行补偿。具体来看,2025年至2027年承诺营业收入分别约为6.24亿元、6.16亿元、6.66亿元;承诺净利润分别约为6600万元、5970万元、6390万元,均低于聚药堂2024年净利润水平。
此外,聚药堂资产负债率较高。截至今年3月31日,聚药堂资产总额约为7.47亿元,总负债约为4.26亿元,资产负债率约为57.02%。这对于云南白药来说,或许也是一个潜在的风险点。在完成收购后,如何优化聚药堂的财务结构,降低负债风险,将考验云南白药的整合能力。
公告显示,聚药堂原核心团队需留任至2027年业绩承诺期满,云南白药方派驻执行董事,财务、质量负责人。
2024年,云南白药实现营业收入400.3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6%,实现归母净利润47.49亿元,同比增长16.02%。尽管云南白药交出一份增长的成绩单,但也显露出疲态。云南白药的营收同比增速已连续三年维持在个位数。2022年、2023年,云南白药营收同比增速分别约为0.31%和7.19%。
在这样的背景下,斥资6.6亿元收购聚药堂也存在一定风险。对此,云南白药表示,若目标公司经营不及预期,可能导致业绩承诺无法完成,影响补偿兑现;本次收购后,公司需对目标公司的业务、管理、文化等进行整合,整合过程中可能存在协同效应不及预期的风险。
关于云南白药为何会接受低于去年的业绩承诺;收购完成后,如何降低其负债风险以及未来如何重点布局供应链建设等问题,8月18日,新京报记者向云南白药发送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