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日前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总结上半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谈及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报告》指出,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把握好政策实施力度和节奏等。
业内人士指出,总的来看,面对上半年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及诸多不确定性,货币政策组合拳与其他宏观政策相互配合,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持续营造适宜的环境,同时宏观政策思路的转变也有助于经济供求动态平衡。往后看,已实施政策的效果还将进一步显现,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也仍是未来信贷投放的主线。
《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央行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5月宣布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并在1个月内全部落地实施,有效提振信心、稳定预期,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效果较为明显。”《报告》总结称。
同时,本次《报告》多篇专栏聚焦信贷结构优化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指出我国信贷结构在不断优化。
过去十年间,我国信贷投向结构发生深刻演变,主要驱动因素由重资产行业向高质量发展领域升级换挡。《报告》显示,我国新增贷款结构已由2016年的房地产、基建贷款占比超过六成,转变为目前的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占比约七成。
支持科技创新仍是未来改善金融服务的重点方向。《报告》指出,央行将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发挥中央和地方合力,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债券市场发展,培育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市场生态,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更加有力金融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还体现出,服务消费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消费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事实上,无论是5月推出的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工具,还是近日宣布的育儿补贴及两项贷款贴息政策,都表明我国宏观政策思路在加快转变,更加关注惠民生以及提振消费。
《报告》指出,发展服务消费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需求较强领域的服务消费供给不足。下阶段,金融政策将着重从供给侧发力,并与其他政策形成合力,推动改善高品质服务消费供给。
在具体施策上,《报告》提出,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保持流动性充裕,持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营造有利于扩消费的金融环境。强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落实好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工具,用好用足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加大服务消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居民消费尤其是高质量的服务消费空间巨大,发展服务消费有助于推动实体经济供求动态平衡。从GDP核算角度看,我国服务业估值有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空间,比如在自有住房、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
对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报告》提出,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把握好政策实施力度和节奏,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持续营造适宜的金融环境。
在上季度报告提出稳物价要求后,本次《报告》再次强调,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
业内专家强调,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需要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进一步发挥政策合力。今年以来,财政、货币、产业等宏观政策加强协同配合,效果也在持续显现。
《报告》还明确,下一阶段将保持融资和货币总量合理增长。密切关注海外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变化,持续加强对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和金融市场变化的分析监测,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着力提升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融资可得性和金融产品服务供需适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