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的8月,正是最美时节。
莲叶碧绿,荷花清丽,水鸟不时从水面掠过,激起一串银白色水花。
不远处,雄安新区掩映在绿树、花丛和水波中,绿色发展的城市典范拔地而起。
20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县余村考察,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引领之江大地发生绿色蝶变。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雄安新区建设,强调:“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绿色发展城市典范。”“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须统筹谋划,扎实推进。”
2017年开始规划建设,8年拔节生长,雄安新区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正在铺展一幅崭新的绿色发展画卷。
蓝绿交织的生态账本
陈雪飞是一名河湖保护志愿者,曾被评为“最美河湖卫士”。无论寒冬酷暑、阴晴风雨,陈雪飞每天都在白洋淀边往来巡护10余次。
“只要我们每天脚多走走、手多动动,坚持不懈,白洋淀的水肯定更干净。”这句话,陈雪飞常挂在嘴边。
“白洋淀成为‘鸟类天堂’,得益于生态修复和治理工作。”安新县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齐明说,如今,淀区野生鸟类数量已达到296种,较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了90种。
蓝绿交织,是雄安新区的生态底色。“蓝”即白洋淀,“绿”则是“千年秀林”。
“我家的林地有补贴,做护林员还能挣工资。”王有为住在雄县双堂乡贾岗村,家旁边就是成片林子。清晨,穿上橘黄色工作马甲,拎着装满工具的小包,他步行几分钟就到了林中开始工作,“这几年,树越来越高,林子越来越密,经常能看到野兔、野鸡。”
双堂乡有1.6万多亩苗景兼用林,从种植到养护的7年多时间,这批林地创造就业岗位2万多个,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稳定就业,共享生态建设成果。
“千年秀林”不仅带来了满眼绿意,更切实为群众提供了工作机会。数据显示,雄安新区已累计造林48.1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1%提升至35%。相关单位组织发展林下经济3万亩,带动群众就业近10万人次,销售苗木20多万株,销售金额超6000万元。
绿色宜居的生活账本
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处处是游园,一座座家门口的公园是雄安绿色生活圈的最小单元。
家住容东片区明珠园的薛娟经常带孩子到悦容公园散步。这里不仅环境优美,宽敞的林荫停车场也是“加分项”。“以前回到车里像进蒸笼,开车都烫手,现在车里没那么热了。”薛娟说。
在雄安新区,这样的林荫停车位已建成2327个,高大的榆树、银杏树撑起连片“遮阳伞”。同一时段,林荫车位车内温度比露天车位大约低5摄氏度。
“90/80”出行目标,雄安居民耳熟能详。根据规划,到2035年,雄安新区起步区绿色交通出行比例将达到90%,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将达到80%。
公交线网越织越密。“容东、容西等片区居民步行不到500米,便可到达一个公交站点。”雄安新区建设和交通管理局交通组工作人员袁展说,公交服务半径今后还将缩短到300米。
公园是点,林荫是线,公交是网,绿色宜居的生活账本,是“未来之城”送给老百姓最实在的生态礼物。
低碳环保的能源账本
雄安站,别名“青莲露珠”。构成“露珠”的重要部分,是铺在屋顶的1.7万余块光伏板。
国家电网雄安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乔红卫每天的工作,就是“照顾”这些光伏板,“早上8点半开始例行设备巡检,主要查看光伏设备的现场运行情况。”
在雄安站一层的电站中控室,大屏上的数字跳跃变化。国家电网雄安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罗晓东说,截至今年8月14日,屋顶光伏板已累计发电2878万千瓦时,实现二氧化碳减排2.23万吨。
低碳和零碳的高星级绿色建筑在雄安新区随处可见。
作为雄安新区地标性建筑,150米高的中国中化大厦、130米高的中国华能总部大楼,均按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建设。中国中化大厦安装近4500平方米光伏发电产品,年总发电量超45万千瓦时,投用后将解决全年45%的照明用电。中国华能总部大楼供热系统全部使用可再生清洁能源,能耗比建筑节能标准降低了20%。
截至目前,雄安新区新建楼宇5000多栋,高星级绿色建筑占比100%,实现减碳140多万吨。
雄安新区这本生态账,存的是生态保护,取的是幸福生活。从安吉余村到雄安新区,绿色发展的步子越走越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正持续书写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