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上证指数越过2024年10月8日创下的高点3674点后,又马不停蹄向2021年2月18日的3741点发起进攻,周五收盘点位为3696.7点,距4年半前的“堡垒”不足50点的距离。
稍作回顾,四个月来,上证指数从3000点上攻至3700点,算力和医药两大板块是其中最大的功臣。
算力就是计算机系统处理数据的能力。按照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的说法,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核心要素之一,算力是骨骼、算法是神经、数据是血液。而我国算力规模已居全球第二,特别是以AI芯片、AI服务器、光模块、印制电路板、液冷技术等为代表的硬件端表现尤为抢眼。
随着OpenAI推出的ChatGPT模型(包括国内的DeepSeek)不断升级,如GPT-5的参数规模就是GPT-4的10倍,这意味着算力需求正呈现指数级跃升,也为我国的算力企业带来了业绩的飞速增长。
一句话,AI时代的底层逻辑其实是算力,谁能算得快、准、省,谁就是王者。
看看我们的算力企业有多牛!如主营AI服务器和云计算业务的工业富联(601138. SH),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3607.60亿元,增长35.58;实现净利润121.13亿元,增长38.61%。特别是AI服务器业务表现强劲,带动第二季度整体营收增长超过50%。中报披露后6个交易日,股价上涨25.83%。
类似的行业和企业还有一大批。
如光模块龙头中际旭创、新易盛等。中际旭创(300308.SZ)7月中旬预告业绩最高增长86.57%,一个月来股价大涨60%;新易盛(300502)同期预告盈利最高增长385%,一个月股价上涨78%。
再如排名全球第二的印制电路板企业生益科技,也是7月中旬披露业绩预告,业绩增长55%,一个月股价上涨45%。
主营液冷服务器的巨化股份(600160),7月9日预告盈利最高增长155%,其间股价也上涨近20%。
最重要的是,这些算力板块中的龙头企业,市值多在千亿元以上,如工业富联总市值达8900亿元,而且股价上涨多有业绩作为支撑,目前估值多在30到40倍,有的估值更低,如巨化股份仅25倍。
换言之,以算力为主的IT产业带给A股市场的,早已不是炒作的概念和题材,而是实实在在的业绩增长带来的股价跃升。
算力板块涉及多个行业和产业,包括半导体、通讯设备、元器件、电气设备等等,对A股市场的影响巨大。不少传统行业和公司也纷纷借此赋能,例如美的的“数字美的2025年战略”,三一重工等工程机械行业植入编程控制技术、采用机器人爆破等等。由此,中国制造正在逐渐演变为中国智造。
第二是医药板块。这里笔者特别要强调的是以集采为发端的医药“反内卷”。
7月24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施子海明确表示,近期第11批集采工作已经启动,在中选规则方面,优化价差的计算“锚点”,不再简单地以最低报价作为参考。换言之,不是价格越低就越能进医保。也就是从7月24日起,不到20个交易日,医药板块指数(880400)上涨12.4%,其中的龙头股药明康德、海思科涨幅分别为29.5%和35.8%。
医药板块是近四五年来A股市场跌幅最大的板块之一,从2021年2月到2024年9月,跌幅高达43%,而同期沪指跌幅也就27%。龙头股恒瑞医药更是从116元跌至42元,原因固然很多,但医保集采不断压低价格肯定是因素之一。
如今医药板块特别是创新药成了A股上攻的主力,在某种程度上,这只是恢复性上扬,后市应该还有潜力。
说到“反内卷”,还有光伏行业和锂电池行业,也为本次A股市场的上扬作出了贡献,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本次A股上攻趋势如何?在笔者看来,如果上述两大功臣继续发力,再加上银证保等权重板块稳住大盘,而不是靠某些微小盘股不断变换题材大肆炒作,形势应该是颇为乐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