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部分中小银行加入基金代销让利阵营,将费率压低至0.1折,引发市场关注。近年来,基金代销市场格局不断优化,在银行、券商、第三方这三大渠道头部机构积累优势、整体实现基金销售保有规模增长的同时,尾部机构的出清速度也有所加快。业内人士认为,在基金销售机构分类评价机制即将建立的当下,未来综合考虑投资者盈亏、持有期限等指标,真正以用户为本的代销机构,才能在市场中立足。
业务发展承压
中小银行0.1折让利
继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将基金代销费率降至1折后。近日,部分中小银行加入让利阵营,将该费率压低至0.1折。
8月4日,深圳农商行发布公告称,自8月5日起,投资者通过该行手机银行App申购指定的9只开放式基金(前端模式),可享申购手续费0.1折优惠,涵盖定期定额投资业务。该行特别提示,优惠仅适用于正常申购期的指定基金,不包括后端收费、固定金额收费及募集期基金的认购费率。
实际上,早在今年2月,常熟农商行就已推出类似政策,对手机银行渠道的120余只基金申购(含定投)实行0.1折优惠,活动持续至今年年末。
从产品类型来看,上述中小银行此次推出的0.1折优惠产品多集中在偏保守的债券型产品中。例如,深圳农商行精选的基金中,大部分为债券类产品;常熟农商行的120余只优惠基金中,固收类占比超七成。
有银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尽管银行渠道是基金代销的主力军。但随着券商、独立基金销售机构的快速崛起,中小银行仍面临不小挑战。尤其是近年来互联网平台的直接冲击,这些平台依托海量用户吸引大量年轻投资者,导致传统银行代销业务客户分流,而在客户积累和品牌影响力上并无优势的中小银行更趋承压。
从近期行业动态看,基金费率优惠已从中小银行传导至股份行。汉口银行自7月起对245只基金实行1折优惠,平安银行于7月底针对18只基金推出1折申购活动,兴业银行则对部分外资系基金给予5折费率优惠。
对于这一让利行为的可持续性,巨丰投顾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理论上,中小银行可以通过管理费分佣、线上渠道引流、精选低风险产品等方式消化超低费率成本,但0.1折已接近“赔本赚吆喝”。“以价换量”获客短期能提升流量,提升活跃度,但中长期看,可持续性不足,利润或难以持续。
不过,目前1折仍是银行业代销基金的主流最低优惠,0.1折超低价多限于中小银行的特定产品和渠道。
市场格局分化明显
中小机构加速出清
中小银行0.1折“让利”的背后,是基金代销领域头部效应的日渐凸显。近年来,基金代销竞争更趋白热化,行业洗牌也愈发加速,以第三方机构为代表的中小机构出清速度明显加快。
7月初,上海证监局公告称,近期民商基金销售(上海)有限公司(下称“民商基金”)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注销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许可证的申请。根据有关规定,中国证监会决定注销民商基金的相关业务资格。公开资料显示,民商基金成立于2016年1月29日,于2017年10月获得证监会基金销售牌照,是一家由银行业专业人士发起成立的基金销售公司。但自今年5月底以来,德邦基金、银华基金、东吴基金等数十家公募机构陆续与民商基金解约,公告终止与民商基金的业务合作。
除主动注销牌照外,还有一批第三方基金代销机构被多家公募集体解约,业务被动“停摆”。例如,今年4月下旬,摩根基金、太平基金、淳厚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均公告称终止中植基金办理相关销售业务。上海大智慧基金销售有限公司也于今年4月被百嘉基金宣布终止销售业务合作。此外,中信保诚基金于今年2月宣布终止上海凯石财富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办理旗下基金相关销售业务。
分类评价机制将出
基金代销头部效应显现
行业加速洗牌的过程中,有出局者,有入场者,也有悄然发力和“弯道超车”者。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在2024年下半年度基金销售机构公募基金保有规模中,银行系、券商系和第三方代销机构“三分天下”格局渐成,而头部基金销售机构的保有规模整体呈普涨格局。
例如,从非货公募保有规模来看,蚂蚁基金去年下半年保有量增长1017亿元,位居全市场首位;同期,招商银行规模增长884亿元,位居次席;邮储银行、腾安基金保有量规模增长分别为411亿元、305亿元,分别排第三、四名。
与此同时,券商系机构近年来异军突起。2024年下半年,共有56家券商跻身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百强榜单,数量占比过半。以权益基金为例,头部机构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的保有规模均超千亿元。同时,多家券商去年下半年权益基金保有规模迎来较快增长,如长城证券、方正证券的权益基金保有规模环比增速分别达30.3%、26.7%、23.5%。
今年5月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提出建立基金销售机构分类评价机制。这一机制的推出,或对代销市场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敦促行业重点考虑投资者盈亏、持有期限等多个指标。
《行动方案》提出,将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及占比、首发产品保有规模及占比、投资者盈亏与持有期限、定投业务规模等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对分类评价结果靠前的基金销售机构,在产品准入、牌照申请、创新业务等方面依法优先考虑。督促基金销售机构完善内部考核激励机制,加大对保有投资者盈亏情况的考核权重。
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基金代销机构只有真正以用户为本、提供用户需要的服务,才能在市场中立足。
郭一鸣认为,建立基金销售机构分类评价机制,或将重塑市场格局。一方面,考核重点转向投资者收益、持有期限等长期指标,倒逼代销机构优化服务;另一方面,缺乏投研能力的中小银行可能加速出清,而投顾能力强的券商、互联网平台或进一步壮大。
平安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王维逸表示,长期来看,投资者体验优化、销售机构生态改善是公募基金长期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头部机构具备流量、人才、经验、品牌等差异化优势,有望在基金销售行业从卖方销售向买方投顾转型的窗口期中继续筑高竞争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