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绿色发展沃土,便能孕育出生态与经济共荣的繁茂森林。作为全国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浙江省湖州市以制度为基、数字为翼,通过精准服务构建起全方位绿色金融体系。
通过十年创新实践,湖州累计形成74项全国率先或首创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成果,全市绿色贷款年均增长41%,今年二季度末绿色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达33.8%,远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湖州以绿色金融改革的生动实践,助推“绿水青山”持续转化为“金山银山”。
精准滴灌:让生态价值化为“金山银山”
走进湖州银行的绿色金融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正通过“绿贷通”平台为一家纺织企业办理转型贷款申请。
记者在湖州银行见到了浙江明境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明境环保”)董事长吴健。明境环保是一家专注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的环保领域公司,而这家公司的发展历程与湖州银行的金融“及时雨”密不可分。
“我们主要通过废塑料裂解等前沿技术将各个企业、科研院校等产生的危险废弃物转化为无害化的资源产品。”吴健向记者介绍道,一度目睹工业污染对湖州自然环境的破坏,让他决定深耕于此。
而在技术的攻坚克难阶段,吴健遇到了难题。“2020年,公司正要启动‘危险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计划建成年处理9万吨危废的基地,资金却成了项目关键阶段的‘拦路虎’。”
“正在此时,湖州银行的绿色金融支持如‘及时雨’,为项目授信1.4亿元,精准解决了设备采购、基地建设的资金难题,让项目得以顺利推进。”吴健说。
这份合作远不止于此。除了绿色金融贷款,湖州银行还针对明境环保的上下游企业资金周转、还款压力等痛点,精准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让企业能更专注于技术迭代与规模扩张,更有利于企业攻破技术难关,助力完善环保产业链。”
明境环保的故事是近年来湖州市大力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的生动注脚。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金融支持精准浇灌到每一家企业,湖州银行全面深化绿色金融建设,加强产品创新等。近年来,相继开发20余款绿色金融特色产品,支持绿色产业融资超500亿元,带动减排超100万吨。
制度筑基:搭起绿色金融“四梁八柱”
“绿色金融不是单点突破,而是一套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湖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潘春晖的话语,道出了湖州绿色金融蓬勃发展的关键。
为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发展的制度保障,湖州率先构建起涵盖制度标准、组织机构、产品创新、政策激励、数字赋能、风险防控的六大绿色金融工作体系,在转型金融、绿色普惠融合等领域率先探索。
破解“绿色融资主体认定难”,是湖州推进制度建设的首个突破口。2018年,市金融办牵头发布国内首个区域性融资主体ESG评价体系,为企业精准“绿色画像”。
此后,该评价体系迭代至5.0版本,从环境、社会、治理三个维度,纳入碳效表现、亩均效益等55项指标,为全市2.3万家企业贴上绿色标签,配套政策贴息,并推动20家银行将评价结果纳入信贷流程,让企业“绿色表现”直接挂钩融资支持。
转型金融改革是湖州近年来的创新探索。
“金融在支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中,不仅要支持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而且要支持高碳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中国人民银行湖州市分行行长喻晓岚表示。
中国人民银行湖州市分行将前期经验转化为转型动力,推动辖内7家金融机构参与人民银行总行组织的金融机构转型规划试点,以碳盘查为基础设定低碳转型长期与阶段性目标,从组织体系、业务流程等方面制定转型措施。
“以湖州传统高碳行业纺织业为例,通过探索开展创新转型目标挂钩产品‘纺织转型贷’等转型金融‘五个一’行动,精准支持纺织业绿色项目,形成纺织业‘精准识别、高效服务、风险可控’的支持路径,让传统产业在绿色转型中焕发新生。”喻晓岚说。
数字赋能:数字化让绿色“可感可算”
数字赋能让绿色金融跑得更快更稳。
早在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湖州市分行就开始对绿色信贷、保险、债券及新业态开展专项统计,让湖州成为全国首个建立系统性绿色金融统计机制的地区。
“我们发现,静态的季度统计难以满足动态管理需求,得用科技给绿色金融装上‘智慧大脑’。”喻晓岚说。
为了让绿色“可感可算”,中国人民银行湖州市分行率先试点建设绿色金融重要基础设施——绿色金融信息管理系统,真正实现了绿色信贷数据实时逐笔采集和多维度统计监测分析、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自动评价和环境信息规范化披露等功能,为政府部门实施绿色金融政策激励、人民银行开展绿色金融绩效考评、金融机构提升绿色信贷管理能力提供了科技支撑。
数据显示,自2019年8月正式上线以来,“数字绿金”系统累计归集61个数源单位、2.7亿条数据,帮助4.8万余家企业对接银行授信超6300亿元,为超2万家企业开展ESG认定和碳核算。
“这些探索实践成果为长三角地区和其他绿色金改试验区开发建设绿色金融数字化系统提供了有益经验。”喻晓岚表示。
从制度创新到数字赋能,从小步快跑到示范引领,湖州的绿色金融正从“先行先试”走向“走深走实”。
“下一步,湖州会继续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政策框架从顶层设计到落地细则进一步细化,推动创新金融模式加速成长。”潘春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