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连创新高,到底该上车还是等回调?纠结的你,看完这条视频就明了。
最近,A股连创阶段新高,不少投资者却陷入两难:一边怕“踏空”行情,想赶紧入场;另一边又担心“高位接盘”买在山顶。那么,正确姿势是什么呢?
不盲目追高,不妨“等回调”再逐步布局!
一方面,从历史数据分析,在指数创阶段性新高后,短期内市场存在一定的调整压力,等待回调时介入可有效降低投资成本。
另一方面,从技术面看,沪指3300点、创业板指2400点皆为前期密集成交区域,若量能无法有效放大,突破难度较大。综合而言,回调至20日均线(反映短期趋势的平均价格线)附近,或是更优的入场时机。
对于未来指数的走势,A股有望维持震荡上行态势成为多数机构的共识。如中金公司最新研报认为,乐观情绪下本轮行情尚未结束。今年市场结构和2013年相似,小盘和成长风格占优,但今年市场整体表现有望明显好于2013年。后市来看,估值抬升、增量资金入市背景下不排除指数波动加大,但宽松流动性结合盈利修复及叙事扭转,自去年“9·24”以来的本轮行情仍在延续过程中。
那么,如何选股呢?
我们梳理了多份研报,AI/算力、创新药、军工、大金融都是机构推荐比较多的板块。
具体到个股,优先聚焦高景气赛道,其产业逻辑清晰,增长确定性强,如硬科技板块。其次可适当布局低估值补涨板块,挖掘其中的估值修复机遇,如能源转型和消费复苏领域。
具体操作上需要注意:
1.分批建仓更稳妥。
具体方法可以设定固定时间间隔(如每月一次)或按照指数变动幅度(如每下跌5%)进行加仓。
设立严格的止盈点也是非常必要的,一般而言,当投资收益达到预设目标时(如20%~30%),应及时获利了结。
2.可借道基金布局“一篮子”股票。
面对众多个股难以抉择时,投资者可借道基金布局“一篮子”股票实现分散投资。
若投资者追求超额收益、能承受一定风险,可投资主动型基金,这类基金依赖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有机会捕捉超额收益机会;若投资者追求市场平均收益、风险偏好相对不高,可投资指数型基金,这类基金跟踪如沪深300等指数,可获取市场平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