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由国家认监委制定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移动电源、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试行)》正式施行,强化移动电源、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各大机场和乘客们是否已经完全了解新规,做好了准备?
21世纪经济报道在首都机场进行实地探访,机场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相比较6月28日的近7000个不合规充电宝自弃,目前每天只是几十个的充电宝被自弃。大多数旅客充分了解充电宝的新规定,反倒是不少外国旅客因不熟悉规定自弃率提高。

“我知道,特地买了有3C标识的充电宝过来。”正准备带着孩子出国旅行的朱先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他早就从新闻报道中了解到安检新规,特意买了新的充电宝,替换此前不合规的充电宝。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大多数旅客都已经充分了解充电宝的新规,避免带没有3C标识的移动电源登机。
等待赴厦门旅游的姐妹花王同学则是从小红书等新媒体了解到安检规定,她是临出发前网购了合规的充电宝随身携带,并向记者展示充电宝的3C标识。
机场值机柜台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国内航班已经完全强制执行电池新规,但国际航班暂未实施。因此国际航班值机时,有些工作人员会提醒旅客注意充电宝的标识是否合规,如果不够合规,或可能要求其自弃该移动电源或电池,如旅客不愿意则要签署相关免责条款才能带上飞机。
在采访过程中,刚好有三名意大利旅客在搭乘国内航班去张家界前,所携带的充电宝没有3C标识,只能自弃。首都机场工作人员向他们解释了新规,并遗憾地告知除了自弃之外,他们还可以通过快递将充电宝寄到张家界使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了解到,最近不少国际航空公司纷纷调整机上移动电源的规定。8月14日,阿联酋航空对外表示,将从10月1日起全面禁止在航班上使用各类充电宝。虽然阿联酋航空允许乘客随身携带一块充电宝登机,但在客舱内不得使用,包括不得使用充电宝为电子设备充电,以及不得通过机舱内电源为充电宝充电。
国泰航空也有类似规定,不允许乘客使用机舱内的电源为充电宝充电。航司的新规旨在降低机上使用充电宝所带来的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