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记者李依农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二十年来,中国把这一愿景变为现实,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生态“含绿量”高,经济“含金量”也足。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多次点赞中国绿色发展,称“中国已成为全球绿色转型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广东生机勃勃的红树林,就是“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索尔海姆指出,保护红树林不仅对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也能保护沿海居民免受风暴侵袭。而广东的红树林保护中心,不仅从其他国家的实践中学习,更是将经验向世界推广。他认为,红树林保护是全球合作的重要领域,也相信广东能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榜样。
这些年来,“两山”理念在全国生根发芽, 成果有目共睹:全球新增绿化面积四分之一来自中国,率先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草原面积居世界第一,全国每用三度电就有一度是绿电,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更是驶向全球。
能源转型委员会主席阿代尔·特纳表示,中国在太阳能、风能、电池技术及新能源汽车方面都全球领先,推动净零排放的步伐走在世界前列。莫桑比克、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佛得角议员也纷纷表示,中国在环境治理上的独特模式让绿水青山与社会经济繁荣相得益彰,生态保护成为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
在推进自身绿色转型的同时,中国积极推动“绿色丝绸之路”,与世界多国携手改善生态环境。在肯尼亚,蒙巴萨—内罗毕铁路被誉为野生动物与铁路和平共处的绿色之路;在阿联酋,中国建设的世界最大单体光伏电站成为沙漠中的“能源绿洲”;在哈萨克斯坦,中方合作建设的风电与光伏电站正在助力当地绿色能源产业发展。阿联酋、哈萨克斯坦官员及专家均表示,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树立了榜样,其绿色方案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经验与动力。
二十年的绿色历程见证了绿水青山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财富。中国的实践证明,保护自然,也能带来发展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