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几年被戏称“固收-”后,“固收+”基金产品在今年已悄然为自己正名。今年,超过97%的“固收+”基金已获得正收益,净值最多增长超30%,中位数收益远超纯债基金产品。业内人士指出,低利率环境下,“固收+”产品因其策略的灵活性与风险控制优势,逐渐成为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随着投资者需求越发细致,公募“固收+”产品线正在多样化。
Wind数据显示,在3640余只“固收+”基金(份额分开计,本文固收+基金包括可转债基金、混合一级债基、股票资产配置比例不超过20%的混合二级债基、以及股票资产配置比例不超过40%的偏债混合基金)中,超过3500只取得了正收益,中位数收益3.89%。
2022年,债市因空前绝后的“赎回负反馈潮”发生大跌。2023年至2024年尽管是债券牛市,但权益市场长时间低迷。“固收+”基金自诞生起主打以固定收益资产构建基础收益,再寻找多种策略来以增厚基金产品弹性收益,被誉为“攻守兼备”的产品。不过,若在过去三年踏错资产配置的节奏,“固收+”基金时常被业内戏称做成了“固收-”。
今年以来,万得债券基金总指数上涨了1.45%,而纯债基金指数只上涨了0.64%。虽然债市收益率行至低位后波动加剧,但几次调整幅度尚可,叠加权益市场复苏,“固收+”基金终于实现在稳定纯债资产收益基础上增厚收益的初衷。
具体来看,今年表现最好的“固收+”基金净值增长已超过30%,多只“固收+”的净值增长超过20%。富国久利稳健配置A/C/E、华商双翼A/C、工银聚享A/C、金鹰元丰A/C/D等“固收+”基金今年已取得的回报居前。
图:今年以来回报居前的固收+基金

(资料来源:Wind数据,财联社整理)
随着业绩回暖,“固收+”基金也逐渐回到投资者的视野,其规模已终结了此前连续三年的下滑趋势。
根据华西证券宏观固收团队的统计,“固收+”基金总规模由2025一季度的13807.34亿元上升至14815.72亿元,环比增加1008.38亿元。自2024年四季度以来,“固收+”基金已连续三个季度实现规模增长。
泰信基金在其公号上撰文指出,低利率环境下传统固收产品收益承压,难以满足投资者对绝对收益的需求,向权益资产索要增厚收益已逐步成为市场趋势。当前权益市场回暖与结构性机会显现,投资者风险偏好逐步修复,“固收+”产品因其策略的灵活性与风险控制优势,逐渐成为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
据业内人士介绍,近年来公募基金业根据投资者越发细致的需求,不断研发和推出多样化的“固收+”产品。如按风险收益等级分类,可分为低波、中波、高波“固收+”产品;按资产搭配情况,可分为加转债、股票、股指期货等等。
汇丰晋信固定收益投资部总监、基金经理吴刘在“郁见投资”访谈栏目中提到,传统“固收+”基金更侧重自下而上的选股,对大类资产配置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而资产配置型“固收+”基金在设计模式上重视自上而下的大类资产配置,也更重视客户的持有体验。对于追求绝对收益、低波动的资产配置型产品来说,债券的作用至关重要。
业内人士指出,日渐多样化的产品线布局满足了不同投资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即便是“固收+”产品也要根据自身风险偏好选择最合适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