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批4单公司债券在深交所完成续发行。续发行通过优化融资流程、强化市场联动,为发行人提供了更加灵活高效的融资工具,为投资者创造了更具流动性的交易环境。
优化发行安排构建高效融资生态
7月18日,深交所发布了《关于试点公司债券续发行和资产支持证券扩募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通知》),正式启动公司债券续发行试点工作。
深交所《通知》围绕发行机制优化、做市机制衔接、投资者权益保护三大目标,在多个方面作出系统性安排。
发行更为便捷、高效。发行人可使用存量有效批文参与续发行,无需重复申请证券代码,显著减少发行准备工作,缩短发行周期,首批续发行公司债券从提交发行申请至披露发行文件平均用时2个交易日,从完成发行到上市挂牌平均用时3个交易日,用时缩短近半,发行效率显著提升。
有效衔接做市机制。续发行债券与存量债券合并上市后,保持证券代码、票面利率等核心要素一致,符合要求的可纳入基准做市范围,目前首批4单续发行债券均符合信用债基准做市券纳入标准。截至目前,深市信用基准做市券已达242只(含企业债),债券余额超3800亿元,做市商持续做市服务有助于提升基准券价格发现及流动性水平。
强化投资者权益保护。明确续发行可能导致重大权益变化时,需召开债券持有人会议审议,信息披露充分揭示风险,同时要求发行人严格按约定使用募集资金,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对于附有增信机制的债券,要求发行人提前完成增信安排变更并经中介机构核查,确保投资者权益不受影响。
首批试点项目成功落地市场反响积极
《通知》发布后,市场主体迅速响应。截至目前,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局公路网络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参与首批公司债券续发行试点。其在深交所发行的“25广发D7”“25招路K1”“25国证03”和“25深投02”续发行规模分别为20亿元、5亿元、30亿元、10亿元,续发后单券规模分别增至50亿元、20亿元、42亿元、20亿元。发行过程中,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公募基金、证券公司等各类投资者认购踊跃,充分体现了市场对续发行机制的高度认可。
深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续发行机制的推出是丰富债券发行方式、增强发行人融资灵活性的重要举措,通过优化发行机制、整合存量债券资源、扩大单券规模,可实现二级市场流动性提升,深化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后续,深交所将持续推动更多发行人运用续发行机制,合理规划债券发行安排,高效满足融资需求。
首批试点示范效应凸显可操作性强
参与深交所首批公司债券续发行的企业展现出多元性特征,涵盖不同行业的优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既有普通公司债也有科创公司债。
某央企财务负责人表示:“续发行机制让我们对融资节奏的把控更具弹性。通过灵活调整发行规模,企业能更好把握市场窗口,同时避免大规模发行对市场资金的冲击。”
续发行后,单券规模的增加和增量投资者的引入,能充分发挥资金汇集效应,有效激活了存量券交易及流通动能,价格的二次发现也有助于发行人收益率曲线内生稳定,有利于合理控制融资成本。
某国企财务负责人表示:“通过债券续发行取得了满意的发行结果,发行价格较为理想,债券投资者数量增加、投资者类型更加多元,会考虑在未来再次开展债券续发行。”
多位投资者表示,续发行机制保持了发行的连续性,减轻了债券一次性发行对市场造成的资金压力和流动性不足问题,有助于平滑市场波动以及提高单券的市场流动性,为其寻找交易对手方提供了便利。同时,续发债券价格和收益率均随行就市,减轻了其对市场利率风险的担忧。
记者了解到,已有多家企业正积极筹备公司债券续发行,预计将在未来几个月逐步落地。
助力一二级市场协同发展提升服务质效
近年来,深交所持续推进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实现一二级市场良性互动,提升市场服务质效:一是修订《深圳证券交易所债券发行业务指南第1号——公司债券(含企业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发行上市挂牌业务指南》,上线债券簿记建档系统,提升发行登记上市效率,优化市场参与者使用体验。二是构建现券、回购、借贷、信用衍生工具的多品类债券交易业务体系,充实交易工具箱,丰富资产管理手段,支持投资者开展多元化债券投资策略。三是推动分层做市机制深化发展,夯实流动性建设的制度基础,为约350只基准做市券和220只自选做市券提供做市服务,报价活跃度与流动性明显提升。四是丰富债券工具型产品供给,满足日益增长的投资需求。债券指数体系逐步健全,8月12日国证指数发布深证AAA国企信用债、深证AAA民企信用债指数,持续扩展债券指数覆盖品类。债券ETF创新不断,今年陆续推出首批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及科创债ETF,促进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此次续发行机制落地实施,以及首批4单公司债券在深交所完成续发行,更好实现了“扩规模-提流动-降成本”的正向循环,切实助力债券一二级市场协同发展。下一步,深交所将持续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债券市场从融资端与投资端两侧并举,着力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