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经济数据。
数据显示,7月出口增速进一步回升,但是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等增速较6月份有所回落。需要指出的是,虽然7月当月数据有所波动,但是各项指标1—7月份累计增速整体保持平稳。
7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91万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出口2.31万亿元,增长8.0%;进口1.6万亿元,增长4.8%。7月我国出口增速连续第二个月出现回升,较6月回升0.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7月进口也有明显改善,较6月进口增速回升2.4个百分点。

尽管受关税影响,我国对美出口有所下降,但是整体来看我国出口依然维持相当韧劲。据新华社报道,8月12日,中美发表联合声明,明确加征关税暂停措施再延长90天。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7月出口数据表现延续强势,一方面7月中国对美出口同比下降,但是中国企业在积极开拓非美市场,对非美市场出口增速较快。7月进口大幅上行,主要在于美国解除部分对华出口管制,7月进口环比增速最大的品类是高技术产品(包括飞机发动机)、集成电路等。
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8万亿元,同比增长3.7%,环比下降0.14%。其中,商品零售额增长4.0%,餐饮收入增长1.1%。餐饮收入低速增长,反映当前居民消费较为谨慎。不过,7月正值暑假,假期出行活动较为活跃。7月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5%,比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对7月当月重点商品消费带动作用明显。7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和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了28.7%、13.8%、20.6%、14.9%,均明显快于商品零售额增速,继续支撑商品销售增长。
7月当月消费数据虽有所波动,但是1—7月份消费数据整体维持平稳。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8%,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若将商品和服务零售合并简单测算,预计1—7月份消费同比增长5%左右,消费整体仍在持续恢复。
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8.82万亿元,同比增长1.6%,较1—6月份回落1.2个百分点。其中,1—7月份制造业投资增长6.2%,较1—6月份回落1.3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2%,较1—6月份回落1.4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2%,降幅较1—6月份扩大0.8个百分点。
1—7月投资增速回落背后,有多方面因素影响:部分地区高温暴雨频发,部分项目工程施工受到短期天气因素影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国内企业竞争加剧等,导致投资收益下降,影响企业投资积极性;我国当前正处于转型发展过程中,房地产等传统行业投资动能减弱,新兴行业成长尚难以完全对冲。国家统计局还表示,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该增速为名义增速,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速在4%—5%左右,表明投资实物量仍在稳步扩张。
8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7月份国际环境复杂严峻,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影响持续,国内部分地区出现高温、暴雨洪涝等极端天气,对经济运行造成了短期冲击。面对复杂局面,各地区、各部门加紧实施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纵深推进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生产需求持续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动能成长壮大,经济运行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也要看到,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市场供强需弱,一些结构性矛盾仍在显现,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还需巩固。下阶段,要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有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要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分释放政策效应。要有效释放内需潜力。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扩大有效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