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各线城市房价同比降幅整体有所收窄。其中,一线城市新房价格同环比降幅收窄;二、三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降幅收窄,新房价格同比降幅收窄。
另外,新房价格同比上涨城市比上月增加2个,上海涨幅位居第一。环比来看,上海、乌鲁木齐新房价格环比涨幅居前,太原二手房价环比上涨。
业内人士认为,7—8月份是房地产市场的惯例淡季,市场仍处于调整阶段。值得注意的是,一线城市新房市场呈现止跌企稳迹象,二、三线城市二手房市场率先释放边际改善信号,未来楼市止跌回稳的趋势不变。
一线城市新房价格同环比降幅收窄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7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一线城市新房价格同环比降幅收窄;二、三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降幅收窄,新房价格同比降幅收窄。
数据显示,7月份,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持平,上海上涨0.3%,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3%和0.6%。二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下降0.4%,降幅扩大0.2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与上月相同。
从二手房来看,7月份,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1.0%,降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1.1%、0.9%、1.0%和0.9%。二、三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均下降0.5%,降幅均收窄0.1个百分点。
7月份,新房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有6个,其中,上海、乌鲁木齐涨幅均为0.3%,并列第一;三亚、宜昌涨幅均为0.2%,并列第二;长春、常德涨幅均为0.1%,并列第三。另外,二手房价环比上涨的城市只有太原1个,涨幅为0.2%。
同比来看,7月份,一线城市新房价格同比下降1.1%,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其中,上海上涨6.1%,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3.6%、4.6%和2.2%。二、三线城市新房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8%和4.2%,降幅分别收窄0.2个和0.4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7月份,新房价格同比上涨的城市有5个,比上月增加2个。其中,上海同比上涨6.1%,杭州同比上涨2.1%,太原同比上涨1%,乌鲁木齐同比上涨0.3%,成都同比上涨0.1%。
未来楼市止跌回稳趋势不变
对于7月份的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7—8月份是房地产市场的惯例淡季,市场仍处于调整阶段,不同能级城市分化特征进一步凸显。一线城市新房市场呈现止跌企稳迹象,二手房压力仍大;二、三线城市则在二手房市场率先释放边际改善信号,新房市场仍需政策加力。
张大伟进一步指出,7 月新房市场的分化格局尤为明显。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虽仍下降,但降幅较 6 月收窄,成为新房市场中最具企稳信号的板块。其中,北京凭借核心区新房供给优化与刚需项目去化发力,价格环比持平,结束了此前连续 3 个月的微降趋势;上海则依托高端住宅市场的热度,价格环比上涨 0.3%,成为 7 月一线城市新房市场的增长引擎,这与上海近期优质地块集中出让、改善型需求持续释放密切相关。
“一线城市二手房市场‘以价换量’仍主导市场。”张大伟认为,核心原因在于一线城市二手房挂牌量持续高企,供需关系进一步向买方市场倾斜。以北京为例,7 月二手房挂牌量突破 16万套,部分业主为加速成交主动下调挂牌价。上海、深圳等地也面临类似问题,叠加学区房政策调整、刚需群体观望情绪上升等因素,二手房价格仍有下行压力。
展望后市,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止跌回稳的趋势是不变的。首先,同比来看,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从去年到现在,70城房价同比指数均持续收窄,寻底的态势明显;其次,经历前期连续3年半的回调,目前新房销售面积已经降至2010年以来的水平,跌幅已到个位数,考虑到拆迁、改善、城镇化对新房的需求,未来继续大幅度下探的可能性不大;再次,调控政策开始转向修复基本面,包括生育、教育等方面的扶持,兜底就业保障、离退休保障等,从而修复住房消费的内生动力,减缓二手房恐慌式的挂牌,这是中短期内房价止跌回稳的关键。
“同时,供给侧改革继续加速,‘好房子’将从高品质、高价转向普通住房、保障性住房、老旧小区改造,特别是城市更新成为新的增长动力,全面推进公共设施补短板等,‘卖旧买新’的住房改善型需求还有很大潜力,这是新房价格止跌的基础。”李宇嘉说。
此外,李宇嘉认为,二手房成交占比不断攀升,显示存量时代已经到来,而各热点城市新市民、年轻人规模较大,住房自有率较低,刚需开始转向二手住房,市场潜力也很大。房价下跌后,更多年轻人、新市民能买得起,从数据来看,各地低总价、低单价二手房交易占比明显提升,这有利于新型城镇化,有利于住房回归居住和民生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