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7个月我国外贸同比增速较上半年有所加快。站在当前时点,外贸政策如何进一步发力稳住基本盘,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专家认为,稳外贸相关政策将从加大融资支持力度、优化出口退税等方面精准施策,同时还将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继续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这些政策长短相济,将助力稳定预期、推进外贸产业转型升级。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对于下一阶段外贸形势,专家判断外部市场不确定性因素仍较多,外贸企业仍将承压前行,应加大对受冲击较大外贸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
实际上,今年以来,多部门出台了支持外贸发展的相关金融政策。例如,今年5月,金融监管总局等八部门发布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大对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鼓励开展跨境人民币“首办户”拓展行动,满足小微外贸企业汇率避险需求。
金融机构着力推进政策落实落细,创新服务模式,助力外贸企业抓订单、拓市场、稳客户。比如,中国银行发布了《中国银行金融支持跨境贸易便利化综合服务方案》,聚焦跨国经营企业、中小微外贸企业、跨境电商等重点客群,提供定制化、差异化服务。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长刘向东认为,帮助受冲击较大的外贸企业渡过难关,金融机构大有可为。金融机构应保障外贸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优化对外贸企业的汇率避险服务,助推外贸企业稳产稳岗,发挥好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作用,推动低成本资金直达小微外贸企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赵忠秀建议,政策性金融机构可以推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定向支持外贸企业。推动银行创新对外贸企业支持形式,“一企一策”制定特色金融服务方案。
优化出口退税政策
除了加强金融支持力度,优化出口退税政策也是稳外贸的重要工具。专家表示,合理的退税政策有助于提升外贸企业竞争力、优化外贸结构,促进外贸产业转型升级。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胡静林此前介绍,2021年至2024年,全国税务部门办理的出口退税年均增长6.6%,按可比口径,今年上半年增速进一步提升至7.1%,反映出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中国外贸出口的强劲韧性。
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出口退税长效化服务措施,持续开展退税政策精准推送,优化退税申报“智能自检”服务,落实申报表单“免填报”、申报事项全程“网上办”。全国出口企业正常出口退税的平均办理时间已缩短至6个工作日内,其中一、二类出口企业的平均办理时间进一步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蓝庆新表示,可考虑进一步缩短平均退税时间,探索试点“即出即退”新模式。他建议,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数据直联共享,实现信息互通和实时更新,缩短退税周期,缓解企业的垫资压力,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
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
稳外贸还要从制度改革方面发力,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提升外贸产业竞争力。其中,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更好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是重点。
今年以来,一系列支持自贸区高水平建设的政策陆续落地。比如,今年7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试点措施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列出77条需复制推广的试点措施,涵盖服务贸易、货物贸易、数字贸易、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领域改革、“边境后”管理制度改革、风险防控等方面。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白明表示,自贸试验区开放政策举措有望加码。自贸试验区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在扩大高水平开放中争当新的“排头兵”。蓝庆新建议,自贸试验区继续压缩限制性措施,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