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了15年的房地产“限购”政策在北京终于“破局”了,预计未来上海、深圳等地将进一步优化限购政策。一线楼市回归市场化,有利于房地产市场走出低迷,从而助力中国经济复苏。
北京率先优化楼市调控政策
最新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 “要加强逆周期调节” “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预示着我国宏观政策正在“轰油门”。
就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后,北京率先落地优化楼市调控政策,其中一个重大的变化是——有条件地取消了限购政策。这是北京自2010年实施全面限购政策以来,首次在购房套数上“松了口子”。
据北京方面的政策:“符合本市商品住房购买条件的居民家庭(包括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在本市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达到相关年限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在五环外购买商品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不限套数。”
当然,应该看到,这次北京“取消限购”还是有诸多附带条件,并非无条件全面取消限购。
自去年中央定调“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以来,全国多地已经完全取消限购等行政限制性楼市政策。
据相关研究机构最新统计,目前仅北京、上海、深圳和海南部分城市仍然实施部分限购政策。例如,在海南省,三亚市仍未调整商品住房限购政策,主城区还保留着非户籍人口5年社保限购的门槛;海口市限购政策略作调整,但对非户籍人口购房,主城区需要5年社保,其他区域则是2年。
进一步“放松”限购仍有空间
“房地产限购”政策起于2010年,当时房地产投资过热,房价涨幅过快,因此各地出台限制性政策。这些限制性政策包括多个方面:对购房人主要是“限购”,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则有“限售”“限价”等。
去年10月,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人宣布,充分赋予各地政府调控自主权,各地政府要因城施策,调整或取消各类购房的限制性措施,主要包括取消限购、取消限售、取消限价、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
自此,各地全面取消住房限购政策,不再审核购房资格,意味着无论户籍、社保缴纳、婚姻状况等,非户籍人士可直接在居住地购买住房,且无套数限制。值得一提的是,去年9月,广州官宣:取消居民家庭购买住房各项限购政策,广州市户籍、非户籍居民家庭和单身人士在全市范围内购买住房的,不再审核购房资格,不再限制购房套数。广州是一线城市中,第一个全面取消限购政策的城市。
“楼市”也需要长线资金
去年9月,国家出台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同时提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然而,目前一线楼市还没有“止跌回稳”。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新房成交量同比显著增长,但是价格走势明显分化。除了上海?新房价格同比逆势上涨0.4%之外,其他城市均同比下降,北京为-0.3%、广州为-0.5%、深圳为-0.6%。这说明房地产开发商依然在“以价换量”,从同期上市房地产公司半年报中,也能看出这种趋势。 ?
为什么开发商要“以价换量”呢?房子不好卖啊!但是,经历了多年的房价下跌,优质区域房产的投资价值已经出现。如果一个山西的亿万身价富豪看到这种价值,希望在上海、北京买10套房产,长期经营租赁,行不行呢?他会受限于限购政策。
对于股市,监管层和市场已经取得了明确的共识——需要长期资金,反对短期炒作。楼市也是同样道理,反对投机者短期炒卖房产,而对于买房用于租赁的长期资金,则应该抱着欢迎的态度。这与国家对房地产发展的长期规划是一致的,即大力发展租赁型公寓市场。
去年2月28日,中国香港地区?全面取消所有住宅物业需求管理措施(即“撤辣”政策),结束长达14年的“辣招”调控时代。近期,香港房地产市场出现止跌回稳势头。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最新公布的楼价指数显示:2025年6月私人住宅售价指数报286.7点,连升3个月,累计升幅0.63%;租金指数则月环比升0.3%,连升7个月,为2019年9月后的新高。
从香港的例子可以看出,只要恢复市场机制,楼市就一定会走出经济寒冬。
楼市如果恢复健康发展,不再拖中国经济增长的后腿,那么就会有助于中国顺利步入复苏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