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来,A股市场持续升温。8月14日早盘,上证指数一度突破3700点。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看到,公募基金产品收益水涨船高,九成以上基金产品(只含主代码,不含货币基金)年内回报实现正增长,其中,逾2000只产品年内回报超过20%。
不过,牛市呼声中,不乏年内回报亏损的基金产品,刘彦春、葛兰等明星基金经理在管的基金产品日前徘徊在盈亏平衡线上。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消费白酒概念不香了,招商中证白酒、鹏华白酒ETF年内出现亏损。相比之下,医药概念复苏、港股、机器人概念火爆、相关基金产品收益表现靠前,12只基金产品年内收益实现翻倍。
九成基金产品正增长,医药等赛道成“香饽饽”
7月以来,上证指数接连突破3500点、3600点。截至8月13日,上证指数收报3683.46点,超过上年“924行情”高点,8月14日早盘,上证指数一度突破3700点。
A股热情高涨,公募产品收益也水涨船高。贝壳财经记者据Wind查询,截至8月13日,已有业绩数据的基金(只含主代码,不含货币基金)近1.26万只,九成以上年内实现正收益,其中,逾2000只产品年内回报超过20%,12只基金产品实现翻倍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收益翻倍基金的掌舵人多是新人,9位基金经理管理年限均在5年以内。其中,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以133%的收益位列第一,其基金经理张韡的管理年限为4.39年。而第二名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和第三名永赢科技智选A的掌舵基金经理年限不足一年。
从年内回报前十来看,多只基金产品的规模在两三亿元左右,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业绩排名第10的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为188.64亿元。从发行日期来看,年内收益排名前十的基金成立时间集中在2019年-2024年。
此外,医药、港股、科技等赛道的基金产品收益大多靠前。收益前十的基金产品其名称中多明确关联医药、港股、科技概念。
与此同时,诺安精选价值、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等基金产品收益靠前,前者押中多只翻倍医药股,后者则押宝泡泡玛特、老铺黄金等港股、黄金概念股。
多家机构在最新策略中对A股走势持乐观态度。华西证券强调,无需质疑本轮A股行情的上行趋势与市场空间。兴业证券则认为,当前主动投资正在回归。在广发证券看来,A股有望承接居民长期配置盘切换。相比之下,申万宏源更是直言,牛市氛围不会轻易消失。
贾成东新发基金垫底,押宝“喝酒”明星基金经理也翻车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3日,年内仅600多只基金呈现亏损状态,其中,前海开源人工智能A、国融融信消费严选A、鑫元消费甄选A等十余只基金产品年内以来净值下跌超过10%。
如果仅从今年上半年的表现来看,亏损的基金数量将扩大至1800只左右。
在行情火热之际,今年发行的基金产品收益也乘势而起。Wind数据显示,年内新发行的800多只基金中,94%的基金产品收益为正,仅50多只产品收益出现负增长。
其中,贾成东管理的申万菱信行业精选跌幅最大,2025年以来净值下跌8.23%,区间跑输基准13个百分点,A份额同类排名倒数第10,C份额更是排名倒数第一。与此同时,该产品近日深陷舆论旋涡。有自称申万宏源基层员工发文“吐槽”,首募阶段下达任务,然而基金经理的操作与公司宣传的高股息方向完全不符,基金经理在操作上“赌性”太重。
此外,今年成立的汇添富中证全指软件ETF联接A、合煦智远欣悦利率债A两只基金产品年内净值跌幅超过5%。
贝壳财经记者根据Wind查询,从百亿基金产品来看,多只债基表现不佳,广发7-10年国开行A、鹏扬中债-30年期国债ETF、华夏彭博中国政策性银行债A等20余只债基出现一定程度的负增长。
权益基金产品同样冰火两重天。侯昊掌管的招商中证白酒、张羽翔在管的鹏华中证酒ETF跌幅靠前,达到5%;萧楠在管的易方达消费行业紧随其后,年内净值跌幅达到3%。此外,徐猛在管的华夏中证细分食品饮料产业主题ETF年内回报为-3.56%,董理在管的兴全轻资产、兴全趋势投资也均处于微跌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8月12日,葛兰在管的中欧明睿新起点跌幅达1.35%、刘彦春在管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景顺长城鼎益A等4只基金,胡昕炜在管的汇添富消费行业也处于微跌状态。伴随着8月13日股市行情继续升温,这些基金的年内回报也进入了正增长状态。
这样的收益起伏与市场行情有关,年内大消费板块表现不佳,煤炭、食品饮料行业指数跌幅靠前,其中,白酒行业指数跌逾8%,跌幅位列124个申万二级行业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