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14 16:30:20 股吧网页版
21独家|专访EHL首席执行官:酒店及泛服务业如何对抗孤独?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陶力瑞士洛桑报道

  当海南洛桑旅游大学落地三亚时,瑞士人Markus Venzin看到的不仅是新校区——更是服务全球化浪潮中,人与人的连接。

  这种“连接”既是行业本质,也是破解“孤独时代”的重要手段。在机器人铺床、AI定制菜单的技术浪潮中,这位执掌全球顶尖酒店管理学院的CEO,正试图将“好客精神”重新锚定为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英文简称EHL)战略的核心。

  “我们希望成为中国学生酒店及泛服务业教育的第一选择。”近日,EHL首席执行官Markus Venzin教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中国市场以其强劲的增长动能、庞大的消费结构和日益国际化的人才需求,正成为全球高等教育机构高度关注的战略焦点。

  此前,海南洛桑旅游大学宣布获中国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成为境外高校在海南自贸港独立办学的大学。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允许境外理工农医类高水平大学、职业院校在海南自贸港独立办学,设立国际学校。海南洛桑旅游大学校址位于三亚海棠湾,学校初期设置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烹饪与营养教育四个本科专业。

  自1893年创校以来,EHL连续七年蝉联QS世界大学酒店与休闲管理类学科排名榜首,是全球领先的酒店及泛服务业教育、商业教育机构,在瑞士洛桑、帕苏格和新加坡设有三大校区,拥有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学生。

  近年来,EHL不断深化对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的关注与投入,已在北京和上海设立本地办公室,拓展教育合作与企业资源。Markus Venzin指出,随着中国消费者对高品质服务体验的需求日益上升,以及中国学生对跨文化、多元职业路径的关注提升,EHL正致力于通过本土化战略,将其全球领先的“服务+管理”教育体系更好地落地中国市场。

  中国已成第三大国际生源地

  《21世纪》:EHL如何评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中国在EHL全球战略中处于什么地位?

  Markus Venzin:中国是我们目前最核心的三个市场之一。我们构建了一套评估市场的体系,从市场吸引力(涵盖规模体量、发展活力等维度 )与可进入性(包含政策适配、合作基础等要素 )两大维度去衡量。

  中国在这两方面表现极为突出,就市场吸引力而言,不管是酒店业本身的蓬勃发展,还是关联的奢侈品等领域的强劲势能,加上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都让其极具吸引力;在可进入性上,我们已布局成熟的本地办公室,北京、上海两地常驻运营团队规模约20人,组织模式和瑞士本部、法国分部高度协同,这让我们从心底里不仅把中国当“海外市场”,而是把中国当作与瑞士总部同等重要的运营基地。

  《21世纪》:以您对中国学生的了解,他们在学习工作中的表现如何?

  Markus Venzin:回溯合作历程,我们与中国市场携手已超十年,当下正处于深化本地业务、完善教学落地的关键期。中国学生展现出的对课程的高适配度、强大跨文化能力,都让我们倍感惊喜,目前中国学生占比稳定在13%,是第三大国际生源群体,这坚定了我们持续深耕的决心。

  我们将中国市场与总部“等同视之”的定位,区别于常规海外市场布局逻辑,折射出对中国教育消费潜力、人才培养价值的深度认可。后续我们将在中国市场展开更深入的教育生态共建,从单纯的人才培养,向行业标准输出、教育模式协同创新延伸。

  《21世纪》:酒店及泛服务业管理专业在中国,可能会被部分家长和学生视为“非主流专业”,您如何应对这一观念挑战?

  Markus Venzin:这实际上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无论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服务行业普遍被误解为“技能层级低、发展空间有限”的职业路径。很多人对“酒店管理”的理解还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前台接待、客房服务,忽视了这一行业对综合能力的高度要求。

  实际上,真正的“好客”(hospitality)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跨界能力组合,它要求从业者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沟通技巧、文化敏感性和客户洞察力,同时也考验领导力、应变力与情绪管理能力。酒店及泛服务业教育远不是“服务”这么简单,而是在培养能够在多行业环境中灵活胜任的国际化通才。

  《21世纪》:放眼全球,酒店及泛服务业管理专业目前的就业环境处于什么状态?

  Markus Venzin:行业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在欧洲,酒店行业的薪资结构和工作环境正在迅速改善。优秀的厨师和管理人才薪酬显著提升,五天工作制、轮休制度正在成为行业新常态,管理文化也变得更现代、扁平化,强调员工幸福感和团队协作。

  与此同时,我们也强调酒店教育的“可迁移价值”。我们许多毕业生不仅在国际酒店集团工作,也活跃于奢侈品、金融、会展、航空、咨询等行业。因为他们具备的沟通协调力、跨文化理解、客户导向与商业思维,正是各类组织迫切需要的核心素养。

  我们希望通过教育实践和行业反馈,让家长重新认识酒店及泛服务业管理作为一门“服务+管理”的系统性教育,不仅能成就行业精英,更能成为打开全球职业路径的重要跳板。

  服务行业应对技术浪潮

  《21世纪》:您认为新的技术发展,给酒店及泛服务业管理行业带来了哪些变化?

  Markus Venzin:我们持续追踪和分析酒店及泛服务业在技术、社会和消费行为层面的转型趋势。当前,人工智能、共享经济、机器人技术正成为行业革新的关键驱动力。

  例如,我们已经看到机器人能够自动铺床、处理洗衣等客房任务,人工智能可以生成定制化菜单、提出节能减排建议,甚至通过算法优化运营效率。

  这些技术正在快速渗透到酒店运营的多个环节,推动行业向智能化、高效化发展。与此同时,我们认为一个更深远也更迫切的变化,是社会层面正在出现的新型挑战——孤独正在成为全球性流行病。

  据统计,在美国,每五人中就有一人每周感到孤独,欧洲的情况也类似。尤其是在高度数字化的环境下,新一代年轻人越来越习惯于线上沟通,却缺乏真实的社交联结。

  《21世纪》:EHL如何应对这样的变化趋势?对课程体系带来哪些影响?

  Markus Venzin:酒店及泛服务业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它不仅是服务场所,更是人与人之间重新建立情感连接的重要“容器”。我们把餐厅视作一个社交空间,把酒店看作一个具有社会功能的“人文节点”。这种理解也正在反映在我们的课程设计中:我们不仅教授如何提升服务质量,更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同理心、沟通能力和社会意识。

  因此,我们的教育目标不仅是技术适应,更是价值重塑。我们致力于培养具备科技理解能力与人文情怀的未来服务管理者,让他们在推动行业创新的同时,也能以“好客精神”回应当代社会的深层需求。

  《21世纪》: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EHL如何帮助学生提升科技素养?

  Markus Venzin:在我看来,未来的酒店及管理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传统的人文与运营素养,更必须理解科技的基本逻辑与商业应用。就像早期的MBA课程是为工程师量身定制,以弥补其管理知识的空白。

  EHL正在推动一种融合式教育模式,打破学科边界,将技术素养作为未来酒店领导者的基本能力。我们将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系统思维、机器人服务、用户数据分析等内容嵌入课程,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理解技术如何改变行业。比如,在我们的商业项目中,学生不是仅仅提出建议和PowerPoint展示,而是真正参与到产品上线、网站开发、线上营销等工作中。

  《21世纪》:未来教育将发生哪些形式上的变化?

  Markus Venzin:Z世代学生对学习的期望、行为模式和注意力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他们更倾向于个性化、多路径、互动性强的学习方式。我们可能推出更加弹性化的本科学位项目,比如部分远程、部分实地、可选行业实习和自定义节奏的课程安排。这对于希望边工作边学习、或追求多元成长路径的学生来说,将提供极大便利。

  尽管如此,我们始终认为面对面交流的价值无法被替代。酒店教育的本质就是“人和人之间的连接”,而这种“连接力”恰恰是应对“孤独时代”的重要能力。

  随着技术变革加速、服务产业升级以及青年人才对跨文化与多元发展的关注上升,EHL正不断推动自身教育模式与行业趋势协同演化。从人工智能赋能酒店管理,到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潜能,再到以“好客精神”回应“孤独时代”的社会需求。

  未来,学校将通过中国本土化深度创新,为中国乃至东南亚迅速崛起的旅游目的地定制人才培养方案。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