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14 15:56:30 股吧网页版
游客挤爆贵州、云南!避暑游今年怎么这么火?|夏游记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看到北京40℃高温预警又弹窗了,我立刻下单买了去贵阳的机票,整个过程不到3分钟。”

  师女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忆起一周前的决定,语气里还带着一丝逃离“火炉”的庆幸。

  一周前,师女士正挤在北京闷热的地铁里,突然刷到了一条点赞超175万的贵州高过河漂流视频——橡皮艇俯冲险滩,水花四溅,配文“体感温度仅十多度,透心凉!”正中所想。

  今年夏天,全国各地“高烧”不退。

  中央气象台数据显示,7月以来,华北、华东、川渝及华南等地高温日数普遍较常年同期偏多5-10天,重庆、杭州、福州等地多次突破40℃,局地地表温度甚至高达70℃。用一句方言形容,“热麻了!”

  为躲避酷热,全国游客纷纷涌入了贵州、云南。

  贵州今年6月以来平均温度仅有24.2℃,云南入夏以来平均温度更是仅有21.9℃,比往年同期更低,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避暑天堂,汹涌人潮远超往年。

  黄果树瀑布景区入口排队长达3小时,在猴耳天坑悬崖秋千凌晨三点还有游客排队,贵阳龙洞堡机场、昆明长水机场单月客流双双刷新同期历史峰值,贵阳热门酒店价格一周内飙升数倍,“一房难求”甚至引发当地官方文旅下场喊话,五百多万人口的云南曲靖市6月至今接待了超过160万人次避暑游客……

  尽管云南、贵州一向是夏季旅游胜地,但为何今年格外火爆?

  贵州:体验式项目成游玩新打卡点

  入夏以来,华北平原在6月就提前遭遇40℃+的“烤验”,华东、华南持续被高温“红区”笼罩,川渝地区的体感温度频繁刷新酷热纪录。 贵州以其夏季得天独厚的“清凉优势”成为避暑首选。贵州省气候中心数据显示,2025年6至8月贵州全省平均气温仅为23.6℃,显著低于周边火炉省份。六盘水、毕节等地区夏季平均维持在19℃上下,是名副其实的“天然空调房”。

  携程数据显示,截至8月中旬,在国内玩水避暑目的地榜单中,贵州一省就有两地上榜,分别是黔东南与贵阳,其中黔东南位列第二。

  越来越火的贵州,出现了不少新玩法,除了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等热门景区的秀美风光让人大饱眼福,漂流、露营、瀑降、悬崖秋千等一批新兴的“体验类”游玩项目正在不断吸纳年轻游客。

  贵州漂流项目在网络上的热度堪称现象级。在抖音平台上,被网友称为“西游记同款通天河”的高过河漂流今年彻底出圈,其系列视频在抖音播放量已超过8亿次。

(高过河漂流视频今年在抖音爆火 )

  除此之外,贵州的桃源河漂流、杉木河漂流、洛北河漂流及水银河峡谷漂流也广受游客青睐。

  其中,贵阳桃源河魔幻漂流景区尤为突出,暑期在美团旅行的访问量同比增长超400%,重庆、成都,上海、北京等多地游客专程奔赴体验,其中00后年轻游客占比超35%,成为漂流大军的主力。

  这股由线上热度点燃的激情,催生了外地游客不远千里奔赴线下实地体验。

  师女士抵达贵州后,直奔心心念念的高过河漂流。“网上抢到票,现场排队上皮划艇就等了近一小时,漂到平缓河段还会‘堵船’,十几条艇挤一起,特别像‘下饺子’,但是现场确实凉快!水拍在身上瞬间降温,特别解暑。”她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描述,惊险刺激的体验让她觉得非常值。

  漂流项目的火爆不仅带热了景区,更在当地催生出一条围绕“清凉体验”的微型产业链,将汹涌的客流实实在在地转化为经济效益。

  “漂到平缓河段,两边就有很多小商贩摆摊,卖矿泉水、烤肠,还有水瓢、手机防水袋这些漂流装备,”师女士向记者回忆,“漂累了随时可以靠岸买点吃喝补充体力,特别方便,感觉整条河像变成了一个流动的小集市。”这种便捷的补给点不仅提升了游客的体验,也为当地商贩提供了增收的机会。

  贵州避暑游的热度远不止于漂流。来自成都的雷先生选择了一种与众不同的避暑方式——草原露营。“当同事在朋友圈晒苗寨灯火时,我的定位是‘正在乌蒙大草原裹毯子发抖’——这才叫避暑!”他兴奋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享。

  雷先生前往的乌蒙大草原海拔约2500米,即便在盛夏八月,气温依旧舒适宜人,但太阳落山后气温会骤降至12℃左右。

  “远离城市热岛和光污染,躺在帐篷里,抬头就是漫天银河,这是物理降温和精神放松的双重享受,”他感慨。据他介绍,景区里有不少饭店,营地还提供当地特色的羊肉汤锅和烤肉,后勤保障不成问题。

  雷先生的经历并非孤例。今年夏天,乌蒙大草原旅游景区避暑的游客数量不断攀升,日均接待游客超过2万人次,最多的时候一天接待游客量达到2.6万人次,是历年之最。其中不少是像雷先生这样来自重庆、成都、长沙等周边“火炉”城市的00后游客。

  露营的火爆也带动了周边服务,当地牧民牵马体验、特色餐食供应、星空摄影向导等衍生项目随之兴起。

  雷先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推算,如果计划在乌蒙大草原景区露营,住宿、餐饮、活动这些项目算下来人均消费约在500元左右。

  位于贵阳市开阳县的“猴耳天坑”悬崖秋千项目的热度也在节节攀升。

  作为全球首个架设在天坑内部的极限秋千项目,猴耳天坑大秋千的垂直落差超百米。游客们被安全装置松开后,便朝着天坑底部坠去,而后来回穿梭在山壁间,惊心动魄的场面让人肾上腺素激增。

  猴耳天坑大秋千每晚零点放票,需要提前15天预约,慕名前来的游客甚至排到了凌晨两三点。

(小红书上不少游客分享猴耳天坑深夜排队的情况)

  在悬崖瀑布边喝咖啡、在水溶洞里浆板漂流、在牂牁江操纵滑翔伞俯瞰美景……这股“体验热”不仅带火了单个景区,更激活了周边产业链,年轻人用“漂流”“蹦极”“瀑降”“露营”带动了整个区域的“清凉经济”。

  云南:旅游大省暑期游热度攀新高

  与贵州相邻的云南也是今夏避暑游的热门目的地。

  云南省国家级气象站统计,今年夏季以来,云南全省的平均气温为21.9℃,拥有92个夏季避暑型康养资源县域,位居全国第一。昆明、大理、丽江等旅游城市依然是暑期游市场的“顶流”。

  航空数据给出了最直观的印证:今年7月,昆明长水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472万人次,丽江三义机场突破103万人次,德宏芒市机场突破28万人次——三地机场均突破单月历史峰值。

  在这波“避暑热浪”的影响下,云南的热度远超往年同期。但游客超量涌入,也对当地的旅游接待能力提出了不小的考验。

  “打车难”的抱怨频繁出现在云南旅游相关的发帖中。一位从大理古城前往大理站的游客在小红书上分享打车自己的打车经历,勾选17种车型后等待半小时后依然排在第126位。

(小红书游客分享大理打车大排长队)

  从今年避暑游的情况来看,云南与贵州这对西南“双子星”,在资源禀赋与接待能力上呈现出异同。

  云南是当之无愧的旅游大省,过去两年,其年均接待游客量均超10亿人次。

  作为热门旅游目的地,云南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成熟完备的旅游产业链和相对均衡的全年吸引力。昆明、大理、丽江等热门城市集群,构筑了强大的服务网络。从机场、高铁站密集的交通网络,到古城内海量酒店客栈、成熟的导游服务体系,云南应对大客流的“肌肉记忆”明显更强。

  但云南夏季的防晒难度不容小觑,当地夏季平均紫外线指数常达8级以上,属较强级别,部分区域在烈日下体感温度攀升。更重要的是,云南的客流基数巨大且高度沉淀于核心景区,火爆的暑期旅游热度为昆明翠湖、大理古城、玉龙雪山等“顶流景区”带来了不小的运营压力。

  贵州则凭借无可争议的盛夏清凉硬实力和爆发性增长的“野趣”体验,在夏季脱颖而出。黔东南的激流漂流、遵义赤水的丹霞瀑降、黔南茂兰的原始洞穴探险、六盘水乌蒙草原的高山露营……这些依托独特山地水文资源开发的沉浸式项目,精准击中了年轻游客寻求刺激与逃离酷暑的双重需求。

  不过相较于云南,贵州的旅游热度呈现出强烈的季节性。

  今年7月以来,贵州全省的机场、车站及景区的旅游接待量较5、6月份均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这种高度集中性,对交通运力、热门景区瞬时承载力以及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的弹性提出了更大的考验。相较于云南多点开花的成熟旅游城市群,贵州能有效分流核心景区压力的次级旅游城市网络仍在成长中。

  地方服务能力面临新要求

  面对汹涌而至的人流,景区的旅游接待能力与服务品质也面临巨大的考验。服务细节上的短板偶有暴露,便有可能给远道而来的游客留下遗憾。

  以贵州为例,游客短时大量涌入贵阳等热门城市,迅速推高了住宿价格。

  以“贵阳酒店”为检索关键词,在小红书平台上能够搜索到大量关于无节制涨价的吐槽帖。有游客分享出自己的订单截图,同款房型在今年6月30日入住仅花费142元,但时间来到8月2日,该房型已涨价至1087元。一个月的时间,酒店涨价超7倍,中间巨大的差价令人咋舌。

(游客发现贵阳同一家酒店价格比两月前翻涨数倍)

  当地官方对部分酒店的涨价乱象迅速做出了反应。

  8月7日,贵阳市市场监管部门公布了一批哄抬价格的案例,对涉事酒店进行了曝光。麗枫酒店(贵阳会展中心金融城店)、贵阳市曼克酒店、贵阳喷水池亚朵轻居酒店三家酒店被立案调查。

  次日,贵州文旅官方账号在全平台发文,呼吁贵州酒店业同仁眼光放长远,共同维护旅游市场,严禁无节制涨价行为,维护当前来之不易的旅游局面。

(贵州文旅官方发文呼吁酒店行业维护价格稳定)

  为应对挑战,贵州已连续多年开展多彩贵州满意旅游“痛客行”活动,鼓励游客投诉举报旅游“痛点”,有效反馈可获奖金。

  与此同时,云南省今年暑期也在加强交通疏导和客流预警。

  国铁昆明局与航空部门协同联动,开行定点定班次的接驳大巴,通过 “点对点” 合理调度公共交通,打通旅客出行的 “最后一公里”。玉龙雪山景区在旅游高峰时段在景区内外采用 “定人定岗 + 巡逻” 模式执勤,确保每条线路都有人巡逻、管理、疏导。

  长远来看,避暑胜地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天赋的清凉,也在于持续可靠的服务配套。这要求当地在大力宣传“避暑”卖点的同时,也要同步加强对本地旅游产业链各环节的监管和前瞻性规划,并且要对旅游价格、景区安全以及服务质量要持续监控。

  唯有让服务的“温度”与游客避暑的“热情”相匹配,才能让云南、贵州的“清凉优势”转化为持续的好口碑、最终转化为地方文旅的金字招牌。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