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富网讯 8月12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中央层面首次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该政策旨在通过财政贴息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激发消费潜力,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根据《方案》,自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使用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可享受年化1%的财政贴息。贴息范围广泛覆盖单笔5万元以下的日常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政策以5万元消费额度为上限进行贴息,每人单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
政策发布后,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及邮储银行等六大国有商业银行迅速响应,纷纷发布公告表示,将依法合规开展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工作,自9月1日起正式实施。
农业银行在公告中表示,将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积极落实政策要求,在办理个人消费贷款贴息业务过程中,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中国银行则表示,通过财政贴息政策,能够有效减轻居民消费负担,促进消费升级。建设银行进一步指出,该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部署,建行将积极响应并严格执行,有序开展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相关工作。
国泰海通证券在研报中指出,此次财政与金融政策的联动,是落实中央关于提振消费、扩大内需要求的具体举措。通过降低融资成本,政策直接惠及消费者,尤其是对利率敏感的中低收入群体,能够有效激发其消费意愿。
华泰证券则从银行角度分析认为,财政贴息模式突破了传统信贷刺激依赖降息降准的路径,通过政府出资替代银行单边让利,有助于呵护银行息差。当前,一年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已下调至3.35%,而非对称降息策略进一步缓释了银行息差下行压力。同时,政策对重点消费领域的支持,如家居家装、汽车等,将进一步优化银行资产结构,降低资金挪用风险,保障信贷可持续投放。
招商证券在研报中表示,此次贴息政策将利好信贷市场,尤其是消费贷款领域的恢复。由于贴息贷款经办银行主要为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政策将直接提升这些机构在消费贷领域的市场占有率。
随着《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的正式实施,消费贷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银行在政策引导下,将进一步优化产品服务,提升客户体验,满足居民多元化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