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客套寒暄,只有沉甸甸的问题清单。
云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专题询问,聚焦的是园区经济发展。回字形会议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分居两侧。
专题询问,为何聚焦园区经济?跟省内比,2024年89个开发区以不到1%的国土面积,贡献了云南近80%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园区经济是云南省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但从国内看,综合实力偏弱,创新能力不强;长远来说,规划不够合理、产业结构仍需优化。
“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部分目标任务仍有较大差距,如何加快进度?”
“去年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下滑,有哪些针对性举措?”
“如何保证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合理有效使用?”
…………
两个多小时的询问,人大代表直指园区发展“梗阻”;应询的政府部门负责人时不时紧锁眉头,快速翻阅案头资料。
问题如何问得准、问得实?答案藏在会前的扎实调研里。早在3个月前,这场“闭卷考”的“命题组”便启动筹备。云南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深入昆明、楚雄等地园区,并委托13个州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同步调研,摸清“家底”、找准短板,为现场询问攒足“实料”。
面对犀利提问,回应务实。“三年行动明确的30项任务,27项进展符合预期,3项仍然滞后。下一步,将深化‘小管委会+大公司’管理模式,实行园区优进劣出动态调整”“工业总产值增长乏力,关键是要延长铝、铜、锡等资源型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多位政府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既要当好园区工业项目的督战员,也要当好园区项目建设的服务员,与州市同题共答、同责共担。
“专题询问不是找茬,而是‘找方子’。”全程参与见证这场“辣味”询问的云南省人大代表莫非深有感触,“今年是《云南省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2023—2025年)》的收官之年,我们既是回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在问题里找办法。”
“专题询问,形式是‘问’,关键在‘答’,目的是‘改’。”云南省人大常委会负责人表示,人大开展专题询问,只是“前半篇文章”,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抓好落实、改进工作是“后半篇文章”。
资金效益如何保障?云南省财政厅将引导基层培育壮大财源,推动形成“发展产业—增加税收—再发展产业”的良性循环。针对土地“批而未供”“供而未用”难题,云南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分类施策”方案,专项债收购、鼓励转让、支持开发,最大限度盘活存量闲置土地。
云南省政府负责人介绍,云南省将制定壮大园区经济行动计划,把监督意见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实效。一场询问,形成了清晰的“问题—对策—落实”链。
作为人大监督的“硬招”,专题询问在云南已形成常态化机制。仅2024年,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围绕政府债务管理、农村居民饮水安全、营商环境优化等民生关切,开展了4次专题询问和2次质询,推动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依法行政、履职尽责,解决了一批发展要事和民生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