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全资子公司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将于8月15日正式发布深证AAA国企信用债指数和深证AAA民企信用债指数。两条指数分别聚焦国企和民企两类发行主体,多维度反映深市高等级信用债的整体表现,充分满足市场对高等级信用债的投资需求。
而这一举措,恰是对今年1月份中国证监会印发的《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积极响应。该方案明确提出“持续丰富债券ETF产品供给,更好满足场内投资者低风险投资需求”的要求,此次两条信用债指数的发布,是推动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重要实践。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此举不仅丰富了债券指数体系,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投资参考,助力其更精准地把握不同主体高等级信用债的市场动态,促进市场资源合理配置;同时,还进一步完善了资本市场生态,吸引更多资金流入高等级信用债领域,提升市场的活跃度与稳定性,推动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在产品创新、投资服务等方面持续优化升级。
债券指数
及相关ETF产品扩容
今年以来,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债券指数供给持续优化升级,“上新”节奏显著加快。从聚焦特定主体的细分指数到覆盖多元品类的综合指数,债券指数体系不断丰富完善,切实满足了投资者在资产配置、风险对冲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
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8月13日,年内发布的债券指数已累计达207条,相较去年同期增长39.86%。其中,信用债相关指数占比超六成,涵盖了不同信用等级、行业类型及发行主体的细分领域,如中证指数于2月份发布的中证中高等级民企信用债指数便属于其中的典型代表;此外,利率债指数同样保持稳定增长,在国债、地方政府债等品类上持续细化,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丰富的低风险投资标的参考。
值得注意的是,债券指数“上新”提速的同时,债券ETF产品也呈现出快速扩容的态势。数据显示,截至8月13日,市场上共有债券ETF产品39只,其中仅今年成立的产品就有18只,占比达46.15%。这一数据直观展现了债券ETF产品扩容力度,与债券指数的“上新”形成了紧密的联动。
进一步来看,债券ETF数量显著增长的同时,在种类上也实现了多维度拓展——2月份,首批基准做市信用债ETF上市;7月份,首批科创债ETF上市。这些新品类的推出,既是对债券指数细分趋势的积极响应,也进一步拓宽了投资者的选择范围,让债券ETF在服务实体经济和满足投资需求方面发挥了更广泛的作用。
正如富国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基金经理张洋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科创债ETF所跟踪指数的成分券资质较高、信用风险相对较低、分散化程度高、流动性较好,而ETF本身又提供了T+0交易的便利,成本较低,对于投资者而言,科创债ETF是高效便捷的投资配置工具,也满足“稳健参与科技成长”的投资需求。
赋能资本市场
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不论是债券指数的提速“上新”,还是债券ETF产品种类的不断延展,在更好满足投资者需求的同时,更从多个维度为资本市场注入新动能,并深度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对资本市场而言,日益丰富的债券指数如同“导航系统”,让市场运行更加透明高效。细分指数的精准划分,使得不同信用等级、行业属性、发行主体的债券价格信号更清晰,帮助投资者快速识别价值洼地与风险区域,推动资金在债券市场内部实现更合理的流动。同时,指数作为投资标的的“基准锚”作用持续强化,为各类资管产品提供了科学的业绩衡量标准,促进了投资行为的规范化,进一步提升了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与运行稳定性。
以首批上市的基准做市信用债ETF为例,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做市信用债ETF能够满足投资者对于债券ETF的投资需求,与投资者理财需求多元化、细分化的趋势同频;同时,相关产品有望发挥ETF在交易方面的作用,成为场内重要流动性工具,提高交易效率。
从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看,债券指数产品的扩容为企业融资搭建了更畅通的“桥梁”。数据显示,截至8月13日,债券ETF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大关,达到5288.20亿元。从增速来看,2024年5月份,这类产品规模刚刚突破1000亿元;短短几个月后的2025年2月份便达到2000亿元;4个月后的2025年6月初又突破3000亿元;1个多月后的2025年7月份突破4000亿元。而此次从4000亿元到5000亿元,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整体呈现加速增长态势。
“从市场整体层面来看,债券ETF的发展提升了债券市场的活跃度和流动性,吸引更多资金进入债券市场,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认为,在权益类资产波动较大的背景下,债券ETF产品受到银行理财等机构的青睐,从而使得资金能够更有效地流向实体经济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