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了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有关情况。
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两项政策不设繁琐的门槛、不搞复杂操作,力求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和服务业经营主体经营所需,贴息测算和申请等工作主要由贷款经办机构完成,最大程度便利借款人。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是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直接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从政策支持范围看,从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再到单笔5万元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家居家装、电子产品等居民衣食住行的重点领域消费,均被涵盖在内。贴息力度上,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大体为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的1/3。
从居民消费需求一端来看,降门槛是促消费的重要一步。一方面,贴息的门槛更低,此次个人消费贷贴息政策可以多笔叠加,打破以往整笔贷款贴息的惯例,精准惠及有消费意愿的借款人。另一方面,办理负担也有所减轻,贴息测算和申请等工作主要由贷款机构完成,意味着借款人无需额外的操作。具体而言,借款人只需要多一步,即授权贷款机构识别相关贷款账户的交易信息;而对于已经签订的贷款,贷款机构可通过签订补充协议等方式来取得借款人的相关授权,有效降低居民短期还款压力。
此外,此次“双贴息”还包括从企业服务供给端给予“国补”。目前,服务消费领域的高品质服务供给不足,面向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实施贴息政策,这样的“专款专用”是扩大高质量消费供给的重要推动力。具体而言,“双贴息”的投资于人,不仅意在减轻有消费意愿群体的借贷压力,同时也进一步优化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等八大领域的消费环境和政策体系,最终指向均是提升居民消费的获得感、满足感。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机构作为此次“双贴息”政策的关键桥梁,对政策的落实要真正实现便捷规范及广泛受益,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例如,在具体消费场景中,要根据客户需求和风险特征,让消费贷款利率定价能力更有针对性和差异化,确保消费金融服务的长期可持续。再如,面对服务业经营主体,要实现政策的精准高效对接。餐饮住宿、旅游等领域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往往具有紧迫性和周期性,既要从严审核也要加快放款,让政策红利惠及更多服务业中小经营主体。
如果以1%的贴息比例来看,这意味着1块钱的贴息资金,有可能带动100块钱的贷款资金用于居民消费或是消费领域服务业的供给,同时,这样的托举又在消费市场形成了循环刺激,“1+1>2”正是财政与金融政策协同联动发挥出的杠杆效应。因此,“双贴息”的杠杆效应要惠及民生,尤须严控资金流向,确保贴息政策成为真实消费的有力支持,为促消费带来需求“愿消费”、供给“好消费”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