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高江虹、实习生蒋中阳彭思雨
这个暑假,义工游这种独特的旅行方式在Z世代中掀起热潮。从山东的寺庙义工、新疆哈萨克族村落的以工换宿,到冰岛海岸线的环保行动,义工游以“用汗水换风景”的独特魅力,席卷2025年暑期旅游市场。
三名亲身体验了义工游的Z世代年轻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讲述了她们的义工游经历,或为濒危小蓝企鹅筑巢,或在古村救助流浪狗,沉浸式体验不仅省钱,还让旅行充满故事与意义。
据艾瑞咨询最新数据,2024年中国义工游市场规模已突破120亿元,同比增长近30%。截至2025年8月12日,小红书上“义工旅行”话题累计浏览量达2.1亿,相关讨论高达230万个;打工换宿话题2120万浏览量,12.4万讨论。
这股从“穷游”到“深游”的文旅新风潮,如何持续点燃Z世代的热情?
从“省钱”到“深游”
义工游,顾名思义是“义工”+“旅游”,是一种将旅行与志愿服务结合起来的活动。参与者一般在旅行目的地进行一定时间的志愿服务,为当地社区或环境提供帮助。海外义工游发展比较成熟,比如到柬埔寨教习孩童、到南非保护鲸鱼、在斯里兰卡救助海龟等,都是由NGO组织策划的含有公益和旅行双重属性的国际义工旅行项目。近年来有不少中国年轻人也加入了这些国际义工活动。
00后王晓雅便是通过朋友圈发现国际义工项目,先后奔赴冰岛参加地热能源研讨会,在新西兰为生态保护贡献力量,收获满满成就感。视频连线中,王晓雅回忆起在冰岛海岸线捡垃圾的场景,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海风吹得人站不稳,我和队友们穿着厚手套,清理被海浪冲上岸的塑料瓶,感觉自己像个环保侠!”在新西兰,她蹲在海滩上为濒危小蓝企鹅搭建木巢,“小企鹅摇摇摆摆走过来,萌得我心都化了!”她向记者展示用回收材料做的海洋主题手工艺品,笑言“普通旅游就是看看风景,义工游让我真正融入了当地,像个‘本地人’!”


图为王晓雅在制作义卖小手工(受访者供图)
义工游在国内发展过程有了新变体,即从志愿服务演变成为民宿、客栈或者青旅提供一定的工作或服务来换取食宿等。
“离职后在全国跑了两个月,最后一站来到新疆琼库什台村,太美了,舍不得走!”庄芸(化名)在小红书刷到这个哈萨克族小村的以工换宿项目,果断报名,在民宿干起了“杂活儿”。她最难忘的经历是救助流浪狗“花花”:“它病得爬不动,眼睛还流脓,我们仨义工轮流喂水喂饭,鼓励它活下去。第三天它终于有精神了,我们开心得像过节!”如今“花花”活蹦乱跳,却因为与民宿新收留的猫咪奶糖“争宠”失败,跑去村里“浪”了。在民宿“义工游”这段时间,庄芸参与了哈萨克族的古尔邦节活动,也学会了当地礼仪,“感觉自己成了村里的一分子”。这种低成本、高融入的体验,正是义工游对年轻人的最大吸引力。

图为花花跟奶糖 (受访者供图)
义工游之所以能在Z时代年轻人中风行,主要原因是“省钱”,对于预算有限的学生党,义工游更是“省钱神器”。“最大的特点是省钱、更能亲身体会当地生活,”郭心爱笑道。
郭心爱,大一学生,选择了山东博山的寺庙义工项目。“网上看到义工游能用劳动换食宿,觉得超适合我们这种穷学生!”她解释说,传统旅游就是以游客身份到处打卡,但义工游让她“通过劳动带入了本地人的身份,更能深入体会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
义工游期间,她和义工伙伴们端着沉甸甸的饭盆给游客施饭,秩序不能乱,还得全程“禁语”,只能比手势。“第一次端粥,紧张得手心冒汗,但游客每说一声‘谢谢’,我都开心得不行。”

图为淄博博山正觉寺(受访者供图)


图为日常打扫记录(受访者供图)
郭心爱的日常工作包括打扫寺院、晾晒被褥、引导游客盖章,还抽空旁听了传统文化课和点茶课。她还逛了博山琉璃大观园和神颜古镇,被当地工艺文化深深震撼:“琉璃和陶瓷的历史太有意思,感觉像穿越到课本里。”而整个义工游期间,郭心爱的总花费不到1000元,其中包括往返交通费700元,外加少量纪念品,收获了满满的文化体验。“买了点琉璃小摆件,吃了当地美食,感觉把博山的美好回忆都带回家了!”


图为博山陶瓷琉璃大观园市场(受访者供图)
义工游的沉浸式体验不仅满足了年轻人对文化探索的需求,也创造了高性价比的旅行模式。
根据艾瑞咨询2024年行业报告,中国义工旅行市场规模已突破120亿元,同比增长近30%。截至2025年8月12日,小红书数据显示,“义工旅行”话题累计浏览量达2.1亿,相关讨论高达230万个。打工换宿话题2120万浏览量,12.4万讨论。Fastdata极数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民宿市场规模达422.7亿元,为义工游提供了肥沃土壤。这种“以工换游”模式通过劳动换取食宿,降低经济门槛,同时通过深度参与提升“心理回报”,形成新型“体验经济”。
如何“长红”?
年轻人越发热衷于义工游,那市场上又是否欢迎呢?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了海南、新疆和北京三地的民宿业主,得到肯定的回答。尤其是海南和新疆正值暑期旅游高峰期,对人手需求巨大,义工和暑期工都大受欢迎。新疆后山朴舍主理人胡林林表示,今年暑期招了两名义工,在其新民宿落成后,可能还会需要多招几名义工。
胡林林的民宿坐落于新疆那拉提风景秀美的山脚下,暑期游人如织,有很多年轻人希望在此以工换宿,亲身体验当地美丽的风景。胡林林收到不少求职信,他主要选取有特长的义工,比如会弹吉他等乐器,或者会冲咖啡等。因为胡林林很清楚义工无法替代民宿管家的工作,而是协助民宿管家和暑期工们在入住退房、早餐晚餐的高峰期提供帮助,或者是在晚上篝火晚会环节弹琴奏乐。“像新疆这个季节白天有14小时亮着,管家们要工作10小时,但义工只需工作4-6小时,其他时间他们是自由的,可以安排自己想做的事情。”胡林林告诉记者,弹琴的义工白天都是自己在外玩,傍晚则过来篝火晚会上弹琴。
然而,不是所有民宿老板都喜欢义工。北京一位不愿具名的民宿老板向记者反馈,这些当义工的年轻人对民宿工作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可以来民宿躺平,顺便北京看展参加艺术活动”,对民宿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却比较挑剔,沟通起来较为费劲,对比民宿同期招的两位暑期工,工作效率差太多了。“我以后可不敢再用义工了,”上述北京民宿老板表示,或许自己也需要调整一下对义工的预期。
海南民宿老板陈曦认为用好义工需要理解年轻人的需求,他们来海南住一段时间是主诉求,也肯定规划好了相应的行程,义工只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因此民宿主与之是互相帮助的关系,并非雇佣关系。他喜欢招募有活力有特长的年轻人,用其所长帮助民宿添香增彩,比如会摄影擅长运动都是加分项,可以为其住客提供增值服务,增强民宿的口碑和黏性。
上述民宿老板不讳言义工是“免费劳动力”,在旺季助力良多,对民宿的帮助很大。虽然义工在民宿工作没有收入,但除了食宿外,“干满半个月报销一程车票,干满一个月报销往返车票,也算是报酬吧。”胡林林透露。
不过,有些义工游却没这么厚道。海南某冲浪民宿要求“做六休一”,周工时达42小时。部分民宿虚假承诺引发争议,如大理某民宿承诺报销机票,实际仅承担30%费用。2024年消费者协会受理义工游相关投诉1200余起,同比增长150%。王晓雅吐槽:“海外项目人数不稳,有时只有4~5人,行程乱糟糟。”郭心爱则担心安全保障:“有些项目管理太松,得规范。”头部平台如“袋鼠青年义工旅行”虽有投诉机制,但62%的纠纷未有效解决。后续年轻人的热情要如何延续,旅游相关部门或可参与其中,平衡商业化与公益性,是义工游“长红”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