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在深圳举行的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投资交流研讨会上,香港特别行政区创新科技署署理署长哈梦飞表示,过去10年,香港初创企业数量从约1000家上升至4694家,增长近5倍,雇员人数增幅也超50%。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已有19家独角兽企业,其中约30%为非本土企业。
哈梦飞认为,在创科方面,香港有四点核心优势:基础科研实力雄厚、完善的制度和科创基建、大湾区的机遇和政府扶持政策。这些优势都是初创企业选择落地香港的原因。
近年来,为扶持科技创新和支持初创企业发展,香港特区政府推出了包括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产学研1+”计划、“创科产业引导基金”在内的多个创新及科技基金。
哈梦飞透露,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已有367间企业获得注资,总投资额接近24亿港元,累计产出超过230项知识产权和700项产品或服务。
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黄锦辉指出,金融与数字经济的融合是香港发展人工智能的独特优势。他举例,香港特区政府近期实施稳定币条例,依托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规范虚拟资产交易。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实现资产全天候交易,降低金融门槛,为AI+金融等创新领域提供安全监管环境,进一步释放产业潜力。
黄锦辉认为,未来随着各项政策的深入实施与区域协同的深化,香港有望成为全球科创企业的重要孵化地与连接内地与世界的创新枢纽。
在本次人工智能+投资交流研讨会上,香港科技园一批有代表性的科创企业也分享了人工智能方面的开创性应用。
英矽智能大湾区负责人潘颖表示,团队利用AI发现靶点和设计的一款药物,目前已成为全球首款进入2期临床试验的AI药物。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领域,公司从靶点发现到临床前候选药物确定仅用时18个月,相关成果已发表在《Nature》等顶级期刊。
英矽智能是一家来自美国的生物科技公司,专注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新药发现,覆盖从靶点筛选到临床试验设计的全流程,以及癌症、免疫疾病和衰老相关疾病的研究。
芨影科技公司创始人兼总裁邱和松在会上指出,公司自主研发的消化道早癌AI辅助诊断系统已在国内42家医院完成部署,预计年底前将扩展至500家医疗机构,覆盖乡镇卫生院至三甲医院。据了解,该系统可通过AI技术识别早期癌变与普通息肉的差异,目前已在贵州、广东等省份实现省域内数据互联。
邱和松表示,芨影科技的系统可将早期癌症的筛查成本降低90%。公司已完成超1亿港元研发投入,并获得香港创新科技署资助,目前正筹备上市融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