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至17日,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举行,来自全球五大洲16个国家的280支队伍、500余台人形机器人将展开26个赛项、487场竞技对决。
参赛的企业赛队包括天工机器人、宇树科技、加速进化、松延动力、傅利叶、星海图等,覆盖了国内头部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
其中,全球首创的5V5阵型足球对抗赛将上演。该比赛全程将由AI算法自主控制,无需任何人工操作。
机器人,“原地起跳”
8月13日,中国证券报记者探访国家速滑馆。记者看到,开幕式前一天,各参赛队伍均在积极备赛。
此次大会的田径项目包括1500米、400米、100米、4×100米接力以及原地跳高、立定跳远项目。
蓝色跑道上,天工机器人、宇树科技、松延动力等企业的人形机器人反复训练跑步动作。
机器人怎么跳高?
北京诺亦腾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周烽介绍,本次机器人跳高比赛规则框架参考了人类跳高比赛,但做了必要的技术调整。据介绍,诺亦腾科技为跳高比赛提供技术支持。
“人类运动员可以通过调整助跑、起跳以及身体姿态变化的节奏,力争取得最佳表现。考虑到目前人形机器人运动的特点,本次比赛采取了原地起跳的方式,通过检测其最大离地高度记录成绩,判定名次。” 周烽说。
同时,比赛对机器人动作捕捉的精准性和实时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次我们采用的是光学动作捕捉技术,可以实现亚毫米级的定位精度和毫秒级的延迟,能够实时准确地追踪到机器人身上所有标记点的空间位置,从而精准还原机器人的每一个动作细节。”原地跳高比赛场地上,布置了高低两层16个摄像头,捕捉机器人运动轨迹。
“人机共舞”将上演
场馆一侧,9台身着兵马俑服装的机器人蓄势待发,音乐响起,一场 “人机共舞” 的表演就此展开。
“这是一次艺术与科技的对话。”北京舞蹈学院教务处高骞介绍,“我们此次带来的群机舞蹈是中国古典舞经典作品《秦俑魂》,由9台全尺寸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与1名舞蹈演员共同完成。其中,4台机器人完成打鼓,5台机器人完成跳舞。”他告诉记者,目前,机器人还不能像人类舞蹈演员那样饱含情感,呈现速度和力度,在人机共舞的时候,更多聚焦动作整齐和机器人队伍间的配合。
这场舞蹈由人形机器人整机厂商光谷东智与北京舞蹈学院合作完成,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领域,植入了中华古典文化艺术元素。光谷东智董事长周林对记者表示,除了挖掘机器人在文化娱乐演出方面的应用,未来企业将探索机器人在养老、政务、工业、交通等领域的应用落地。
场景赛开启“实战演练”
此次运动会的主体赛事分为竞技赛、表演赛、场景赛三类。其中,场景赛紧扣机器人的实际应用场景,是对机器人的“实战演练”。
在酒店服务场景,清华大学参赛队伍表示,该赛事比的是机器人在酒店客房做卫生清洁的能力,主要考核机器人抓取垃圾的准确度,以及能否在规定时间完成房间清理。“我们的机器人可以在15分钟左右完成该场景清理,比赛规定时间是在20分钟以内。”团队成员说。
在药店场景,重庆邮电大学参赛学生韦永成告诉记者,机器人要去处方台拍摄处方单,通过大模型识别处方,随后自主前往货架寻找相对应的药品,抓取符合处方单的药品,放回药台。“比赛还将评判机器人的智能性、自主性,全自主完成任务的机器人可以获得1.5倍分数。”韦永成说。
另一个场景中,有机器人队伍正在训练用双臂和夹爪完成对药品的拆药分装。
赛事内容还包括适用于工业生产环节的仓储混料分拣。
此外,运动会的外围赛事包含羽毛球、篮球、乒乓球、自由搏击、群体舞蹈等。
据了解,此次运动会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亚太机器人世界杯国际理事会联合主办,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等联合承办。
为举办本次赛事,国家速滑馆进行了升级改造:场馆新增机器人足球、自由搏击等专属赛场;为机器人设计了更宽的跑道,宽度达2.1米,避免机器人串道;地面采用三层特殊铺设(防火地毯、聚乙烯板、地胶),为机器人增强减震和摩擦力。此外,场馆地下一层设置了机器人后勤保障区域,并部署北京联通的5G—A网络系统,同时服务于人和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