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标普全球中国区主席黄直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在华耕耘超过30年的全球知名金融信息服务机构,标普全球的业务已从信用评级、数据服务,到指数编制、可持续发展评估等多个领域深度融入中国市场。
未来,公司将持续深耕中国市场,通过专业服务衔接全球资本与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参与并见证更多产业变革与市场开放进程。
链博会上看中国:
可持续发展实践全球领先
黄直作为标普全球代表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期间,与全球企业CEO共同考察了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
她表示,中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理念、技术及实践已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从实地走访来看,中国绿色能源基础设施的系统性建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光伏、风能、水能、氢能等领域不仅规模领先,还形成了完整产业链。
以氢能产业为例,黄直表示:“有氢能产业园以60%的甲醇加40%的水可转化为氢能,用于发电、供暖。尽管目前成本较高,但技术迭代正在加速,未来有望像天然气一样,通过技术进步解决安全性顾虑,成为日常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直认为,作为能源消耗大国,中国的绿色能源转型不仅关乎能源保障,更是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力量。“中国的实践为全球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标普全球也希望将这些经验带到国际舞台,推动全球企业学习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黄直说。
可持续发展年鉴:
以专业评估衔接资本与企业
标普全球每年发布的可持续发展年鉴(S&P Global Sustainability Yearbook),是连接全球资本与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实践的重要载体。
在最新发布的2025年年鉴中,中国入选企业数量较2024年增长87%;主动参与标普全球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估(CSA)的中国企业数量亦持续攀升,从最初的少数几家增至近五百家。其中,医疗健康、新能源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全球可持续发展行业领先者,部分企业ESG评分跻身全球同行前列,展现出中国企业在环境管理、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领域的显著进步。
黄直介绍,标普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评估以信息颗粒度细、准确性高为特色。与仅依赖公开信息披露的ESG评估模式不同,该评估除查阅企业公开ESG信息外,还通过CSA问卷向受评企业展示所有评估指标和方法学原理,供企业全面、准确地呈现其可持续发展绩效,这使得评估数据基础质量较高。特别是近两年评估新增了生物多样性等相关内容,从单一关注碳排放拓展至更广泛的生态领域。
评估的核心价值在于“衔接资本与企业”。黄直表示,优质企业更易达到标普道琼斯指数旗下系列可持续发展及ESG指数的纳入标准,从而吸引全球ESG投资者关注,不仅可能降低融资成本,还能获得产业链上下游认可,拓展国际“朋友圈”。
在提升ESG表现的过程中,企业往往担忧短期投入增加。黄直认为,“初期确实有‘阵痛’,企业需要从0到1建立碳足迹追踪体系、梳理ESG管理流程。但一旦形成体系,就会像管理财务报表一样自然,最终带来环境、社会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标准逐步统一的背景下,对于中国上市公司如何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黄直建议,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已发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框架,虽然要求所有企业立即披露尚不现实,但这是未来趋势。
“中国企业应主动关注全球标准,尝试补齐信息披露的‘空白’,用全球共用的‘语言’与国际投资者沟通。”黄直表示,目前,国际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的了解多依赖财务报表和业绩报告,若能在ISSB框架下增加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不仅能提升透明度,也能让中立第三方机构更清晰地看到企业成长,从而获得应有的认可。
深耕30余年看好中国市场活力
“30多年的在华历程,既是标普全球服务中国市场的过程,也是见证中国金融市场开放与发展的过程。”黄直表示,从最初的跨境服务到深度参与本地市场,标普全球的业务布局始终与中国市场的开放节奏同频。
谈及资本市场,黄直认为,今年A股和港股市场均展现出良好势头,尤其是企业赴港上市的储备项目强劲,折射出国际资本对中国资产的兴趣升温。“中国市场的活力不仅来自自上而下的政策激励,更源于自下而上的创新动力,科技、新能源等领域的突破正在重新吸引全球资本的目光。”黄直说。
展望中国资本市场下半年走势,黄直认为:“中国市场的活力与创新潜力不容小觑,机器人、创新药等高科技项目,正预示着未来产业变革的方向,这是资本长期关注的核心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