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雄安新区央企疏解加力提速,标志性项目引领作用显著,推进态势良好。
年初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就为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定下了明确目标:“锚定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全力推动承接疏解质效上台阶。紧紧牵住承接疏解‘牛鼻子’,坚持一切工作服务疏解、配套疏解、支撑疏解,加快推动疏解项目提质提速,持续完善配套政策,以更大力度推进市场化疏解项目落地,持续引进更多央企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更好发挥集聚示范作用。”
“早期落户的央企主要参与新区的各项工程建设,随着新区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疏解央企开始向多业务链条聚集。”雄安新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
记者近日从雄安新区官网获悉,今年上半年,雄安新区投资同比增长13.5%,央企目前在雄安已设立各类分支机构300多家。这座承载千年大计的“未来之城”,正以惊人的速度重构中国经济地理版图。
央企分支机构超300家
在雄安新区启动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等首批疏解央企总部项目正在加速推进,部分项目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其中,中国星网作为首家注册落户雄安新区的央企,其办公楼已于2024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依托中国星网,雄安新区谋划了卫星互联网、时空信息、商业卫星智造、空天飞行器4大赛道,打造7个细分领域并跑的空天信息产业链条。截至目前,60家空天信息企业注册落地,形成了新区首个创新主链条。中国中化和中国华能的雄安总部预计今年搬迁到位。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雄安总部项目也在加速建设中,总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计划于2026年9月前竣工。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全球矿产资源配置枢纽,对于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提升我国在全球矿产资源领域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首批疏解央企项目全面提速的同时,第二批疏解央企项目也在有序落地。中国大唐、中国华电、中国诚通、中国农发集团雄安总部已确定选址,部分项目已开始施工建设。
中国大唐总部选址启动区总部区,规划建设30万平方米的建筑群,将聚焦能源数字化与绿色低碳技术,预计2025年全面开工;中国华电总部位于启动区总部区,将打造智慧能源创新中心,同步推进氢能研发中心建设;中国诚通总部位于启动区金融岛西侧,重点布局绿色金融与供应链管理,2025年完成土地出让并启动设计;中国农发集团总部项目选址启动区北部,规划建设农业科技研发中心,2025年完成概念设计,助力雄安现代农业升级。
“央企作为雄安新区新增投资的重要来源,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产教融合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央企应成为雄安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强支撑,不仅要做好相关服务,有力支持雄安新区的发展建设,更要主动提供机会,带动当地产业升级,为雄安新区的未来贡献力量。
随着第二批疏解央企项目的落地,雄安新区的产业协同效应逐步显现。各央企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能源、金融、农业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形成产业集群,推动雄安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第二批4家央企总部疏解,不仅将进一步优化央企布局,推动央企高质量发展,也将为雄安新区打造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提供有力支撑。未来,随着更多央企的入驻和项目的推进,雄安新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港股100强研究中心顾问、经济学家余丰慧对《华夏时报》记者说道。
疏解模式不断创新
如今,落户雄安新区的央企分支机构已超过300家,并开始呈现出链式、集群式疏解的新特征。这种新特征不仅进一步激活了雄安新区的“自我造血”功能,也为雄安新区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大动力。
“早期落户的央企主要参与新区的各项工程建设,随着新区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疏解央企开始向多业务链条聚集。”上述相关负责人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
据了解,中国中铁以片区综合开发引领的集群式疏解模式,为雄安新区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早在2022年11月,中国中铁举办了产业集群疏解雄安新区揭牌暨启动仪式,宣布旗下多家企业将同步整体搬迁到雄安新区,将聚焦基建投资、智能建造、勘察设计和高端制造等核心产业,制定了“1+6+N”产业集群导入方案。
截至目前,中国中铁在雄安已经设立了区域总部,成立了中铁(雄安)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并有16家三级子公司、17家分公司落户雄安。此外,中国中铁隧道掘进机及智能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雄安研究基地)、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雄安分站等科研机构也已在雄安布局。中国中铁产业集群涵盖了工程施工、技术服务、装配式建筑、高端制造设备数字化、隧道掘进机及智能运维、桥梁设计研发等领域。
“中铁雄安科创中心是中国中铁产业集群入驻新区的总部基地,是集群式疏解、集群式发展的战略承载地。中国中铁将全产业链协同,与疏解院校、科研、金融等机构广泛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推动雄安新区创新要素集聚与成果转化。”中国中铁雄安区域总部综合部副部长郭跃峰表示。
而链式疏解、集群式疏解的出现,正在持续夯实雄安的产业根基。据相关专家介绍,以往疏解企业来到雄安多属于物理空间上的转移,而现在围绕产业链和创新链的“生态迁移”正在成为主流。今后,雄安新区将在承接疏解方式和路径上不断创新,统筹做好各类要素保障,激发高质量疏解发展内生动力,全力推动承接疏解质效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