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3 日,A 股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三大股指盘中一路高歌猛进。沪指表现极为亮眼,一度强势突破前期高点,创下自 2021 年 12 月以来的新高;而创业板指更是表现卓越,盘中涨幅一度超过 2%,后续涨幅进一步扩大,截至午盘收盘,创业板指涨幅达 2.81%,领涨三大股指 。
今年以来,A 股市场结构性行情特征显著,成长风格相较于价值风格优势明显,双创板块的表现也优于主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创业板指的中长期表现格外引人关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预示着创业板指有望在未来展现出强势走势。
从流动性角度来看,海外与国内流动性整体维持宽松态势,这对成长股构成重大利好。
美国市场,当前美联储仍处于降息通道,一旦降息启动,全球流动性将进一步宽松,中国资产有望迎来重估,这对于以成长股为主的创业板指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因素。
国内市场,今年 5 月央行落实降准降息,加大对科技创新、消费等领域的结构性支持;7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强调 “落实落细”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
创业板指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域,这一优势在当前市场中愈发凸显。该指数自 2021 年 7 月以来历经 3 年调整,长期的磨底过程使得筹码出清较为充分。尽管从去年 9 月 24 日至今,创业板指累计上涨约 50%,但估值水平仍处于历史低位,处于指数发布以来 20% 的估值分位点,距离历史估值中枢尚有较大空间。这种低估值高性价比的特点,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目光。在 8 月 13 日的交易中,投资者对创业板指的关注度持续上升,资金不断流入,进一步推动了指数的上涨 。
业绩表现方面,创业板指整体业绩增速呈现企稳回升态势。截至今年一季度,创业板指整体净利润 TTM 同比增速为 8%,在主要宽基指数中表现突出。指数成分股中,光模块、互联网金融等赛道公司业绩同比大幅增长。良好的业绩表现为创业板指的上涨提供了坚实的基本面支撑。
国内科技产业向新向好态势明显,也为创业板指的走强提供了有力支撑。DeepSeek - R1 实现性能与成本双突破,昇腾 910C 达成算力性能与制造工艺双突破,标志着我国已能实现基础算力、模型服务到场景应用的国产 AI 生态自主化;国产创新药 BD 交易活跃,彰显全球竞争力,有望分享海外巨大市场空间;此外,不少国内企业在全球科技产业链中占据关键位置,例如光模块、PCB 等细分领域的上市公司,直接受益于美国 AI 领域资本开支的增加;同时,政策持续发力支持先进制程芯片等关键领域的自主可控,在并购重组、IPO 等方面为相关上市公司提供便利。
国内 “反内卷” 政策推动供给侧改革,对光伏、锂电等创业板指权重行业产生积极影响,有望改善这些行业的供需格局。7 月以来,国内 “反内卷” 政策加快部署,行业协会与企业积极响应,共同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改变低价无序竞争的局面。相关行业已进入产能出清尾声,有望迎来周期拐点的投资机会。
总结来说,8 月 13 日创业板指的强势表现并非偶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中长期来看,在海外与国内流动性宽松、估值优势、业绩改善、科技产业向好以及政策助力等多重因素的持续助力下,创业板指、科创综指有望延续强势走势,在 A 股市场中继续展现其独特的魅力,有望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