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蓝箭航天启动IPO不足半月,又一火箭公司完成辅导备案。
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中科宇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科宇航)于8月12日在广东证监局进行了IPO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国泰海通证券。备案报告显示,中科宇航成立于2018年12月19日,注册资本3.6亿元,法定代表人是杨毅强。公司控股股东为北京鹏毅君联空间技术中心(有限合伙),持股比例为27.7476%。

中科宇航是国内首家混合所有制商业航天企业。据其官网介绍,公司主要从事系列化中大型火箭研制、定制化宇航发射、亚轨道科学试验及太空旅游等业务。公司作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培育孵化的高新技术企业,始终以我国宇航领域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立志成为国际一流的宇航企业。
中科宇航董事长兼总裁杨毅强于1987年进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多年从事我国运载火箭研制管理和航天系统工程管理工作。先后参加和负责3个国家航天型号研制工作,负责航天科研生产综合管理、模式调整改革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并作出了重要贡献。具备30多年空天飞行器相关领域项目管理经验、历任国家某重大型号副总指挥、我国首型空射运载火箭首任总指挥、我国首型固体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首任总指挥、某院科研生产和质量等部门主要负责人。
中科宇航拥有400余名员工,60%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平均拥有10年以上运载火箭研制经验。
中科宇航已投用的成熟火箭是中型固体运载火箭力箭一号。截至目前,力箭一号共将63颗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入轨载荷总质量超6吨,是我国唯一连续发射吨级以上载荷的民商火箭,也是民商火箭多星发射最高纪录保持者(“一箭26星”)。
力箭一号最近一次发射是在今年5月21日,采用“一箭6星”的方式,将6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此次任务是力箭一号运载火箭的第七次飞行,也是继2024年底力箭一号遥六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失利后,力箭一号首次复飞。
中科宇航近期宣布,力箭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在中科宇航产业化基地如期完成总装测试工作,并顺利通过出厂评审,将于8月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执行“一箭7星”发射任务。
中科宇航可重复使用火箭力箭二号将于8月底迎来首飞。力箭二号是一款中型液体运载火箭,面向未来我国大规模星座组网建设和低成本货物运输需求,具有大运力、高可靠、低成本特征,具备太阳同步轨道、近地轨道、转移轨道发射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我国低成本大规模进入太空的能力。据其规划,力箭二号重复使用次数大于20次,将于2027年完成火箭一级和助推器回收。
今年8月4日,中科宇航宣布,其自主研制的力擎二号11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半系统试车于近日取得成功,所有核心指标均一次达成。半系统试车产品包括除推力室之外的涡轮泵、燃气发生器、阀门、起动系统、点火系统以及总装管路。
在股权融资领域,2021年5月,该公司完成了近2亿元的B+轮融资,且在过去一年里累计融资额接近6亿元。投资方涵盖中信聚信、中科创星、越秀产投、建投华科、中信建投资本、湖南航空航天基金、安信证券投资、五矿高创、合勤资本、国兵晟乾、厦门悠富等机构,老股东中信聚信、云晖资本、红马资本也持续进行了追加投资。
此外,在2023年4月,中科宇航达成了6亿元的C轮融资,此轮融资由广州产投集团作为领投方,原有股东国科投资、中国科学院资本参与跟投。这笔融资资金主要投入到固体火箭的规模化生产,以及中大型液体火箭和可回收技术的研发工作。2024年4月,该公司再度完成6000万元的C+轮融资,投资方是中国银河投资旗下的陕西空天创新基金。
根据兴业证券测算,国内两大低轨星座将在未来三年带来年均180亿元的发射与配套需求,而现有民营火箭+卫星载荷有效供给不足60亿元。供需缺口决定了第一波登陆资本市场的公司,将享受稀缺性溢价。
与此同时,相关政策也在不断发力。证监会日前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提出“根据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加大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支持力度”。
商业航天行业层面的政策体系也在健全与完善。例如,今年7月,国家航天局发布《关于加强商业航天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国家有关部门负责指导商业航天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制定商业航天项目的质量监督管理相关政策和标准规范,完善商业航天项目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和机制。
业内人士表示,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技术迭代加速、产业链生态完善的三重驱动下,商业航天正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