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宏观数据与政策变化的双重驱动,近期期债震荡运行。财政部发布公告称,自8月8日起(含当日)对新发行国债、地方债、金融债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受此影响,市场对老券的需求提升,叠加资金面宽松,期债小幅上行。但从基本面来看,国内经济表现出较强韧性、A股市场风险偏好上升、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期债继续上行稍显乏力。
出口韧性超预期
外贸方面,2025年7月我国进出口总额(美元计价)为5453.23亿美元,同比增长5.9%,增速较前值提高两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217.84亿美元,同比增长7.2%,前值为5.9%,出口表现好于市场预期;进口2235.39亿美元,同比增长4.1%,前值为1.1%,增速回升3个百分点;贸易顺差982.4亿美元,同比增长14.93%,低于市场预期的1050亿美元,前值为1147.7亿美元。
7月出口同比增速继续加快,主要源于当月美国关税政策多变,“抢出口”“转出口”效应进一步发酵。我国对欧盟、韩国、中国台湾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口增速均有所加快,对东盟出口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抵消了对美出口降幅由6月的16%扩大至21.7%的拖累,推动整体出口增速保持高位。
进口增速延续回升势头。7月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CRB指数同比增速由6月的3.5%升至6.0%,带动进口量价齐升。其中,大宗商品、医药材及药品、农产品对进口增速的拉动分别较前值提高1.6、0.5和0.3个百分点,原油、大豆受涨价影响尤为显著。我国自美国的进口同比降幅由15.5%收窄至10.3%,对整体进口的拖累有所缓解。
短期来看,随着“抢出口”和“抢转口”效应的逐步消退,出口增速可能面临回调压力。8月7日美方新一轮“对等关税”正式落地,但关税政策反复无常,贸易环境仍存不确定性,潜在影响或在下半年集中释放,需密切跟踪国内外形势。
物价水平温和改善
7月CPI同比持平,同比涨幅较6月回落0.1个百分点;核心CPI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至0.8%,创2024年3月以来新高。物价水平温和改善,食品价格同比涨幅由-0.3%降至-1.6%,对CPI同比的影响扩大0.24个百分点。其中,权重最大的鲜菜和猪肉价格涨幅明显弱于季节性,合计将CPI同比下拉约0.16个百分点。受国际油价持续回升影响,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同比涨幅由-10.8%升至-9%,对CPI产生正向贡献。核心CPI涨幅扩大,主要受家用器具、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和医疗服务拉动,反映出汽车行业“反内卷”初见成效,以及促消费政策带动手机、家电等需求回暖。
7月PPI同比下降3.6%,与6月持平。建筑业景气度仍低,叠加高温多雨天气,建材价格环比回落;国际贸易不确定性使计算机、电子等出口导向型行业价格承压。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7月18日,工信部宣布将实施新一轮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反内卷”政策出台后,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水泥制造、锂离子电池制造价格环比降幅分别较6月收窄1.9、1.5、0.8、0.3和0.1个百分点。
总体上看,7月重磅会议对货币政策维持“适度宽松”的表述,显示宽松取向并未改变,另外在关税不确定性的背景下,贸易环境仍面临挑战,“债牛”基础仍然牢固,而短期来看,受经济具有韧性、商品价格回暖、股债“跷跷板”效应等因素的压制,债市上行动能减弱,建议以震荡思路对待。(作者单位:新纪元期货)